MCPLive > 杂志文章 > 十年历程,《微型计算机》与你同行

十年历程,《微型计算机》与你同行

2011-08-28《微型计算机》整理《微型计算机》

2005年

2005年,《微型计算机》被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从年初的海啸天灾到后来的“卡特里娜”飓风,再到伦敦地铁爆炸案,加上依旧让整个人类社会惴惴不安的禽流感,伤感伴随着整个2005年,悲伤的情绪伴随着整个世界,而IT行业也难免受到了伤情的困扰。

继2004年蓝色巨人IBM将其PC事业部门出售给联想,一次性终结了其个人电脑鼻祖的使命之后,05年年末,离别的悲伤再次笼罩了整个行业。曾经大的硬盘厂商迈拓被希捷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直接促成了希捷成为全球第一大硬盘厂商。从此曾经五大天王(迈拓、希捷、IBM、昆腾、西数)争霸的硬盘市场只留下了希捷和西数两雄并举,除此之外的三星和日立则完全成了“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不过就像人们在经历磨难之后总是能够在生存欲望的驱使之下重新站起来一样,经历不断的并购和市场洗礼的IT行业似乎看上去只是在承受着壮士断臂之痛,期待着的却是下一轮的重振雄风。
经历了冲击处理器的至高主频失败之后,双核处理器的概念在2005年应运而生。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把2005年称为“双核元年”,从此双核处理器甚至多核处理器成为了更多用户关注的话题。虽然英特尔和AMD两家厂商的双核产品发布相距不到一个月,但是却产生了05年大的争议——“真假双核之争”。Pentium XE和Athlon 64 X2的高价产生的曲高和寡与Pentium D低价双核的概念产生了一个奇特的市场现象——如果您问DIYer用什么双核处理器更好,得到的答案一定是AMD;而如果问题换作应该购买哪家的双核处理器,回答多半是英特尔的Pentium D。

《微型计算机》前瞻性地看到了双核的普及风暴即将来临,特地在2005年第12期推出了《走进双核时代——Intel Pentium XE 840 Vs. AMD Athlon 64 X2 4800+》一文,不但详细分析了双核的技术架构,更从多方面的应用前景上分析了双核与单核的性能对比。“双核风暴已经形成,2006年的双核之花将彻底绽放”,虽然当时双核的应用前景并不乐观,但是《微型计算机》却提前看到了双核的市场前景并做出了大胆预测。事实上,2006年的处理器发展状况也再次证明了我们的正确性,并证明了《微型计算机》无愧于“把握电脑新硬件新技术的首选杂志”。

除了CPU,内存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DDR内存在英特尔的强力排挤之下终于退出了主流市场,而DDR2则正式扶正成为了内存市场的当家花旦。同时内存颗粒的另外一个应用领域——显存也同样经历了巨变。GDDR3显存已经降低到了能够被主流显卡成本接受的地步,而GDDR4显存的样品也已经展出。这些细小的变化当时看来似乎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可是却对后两年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与此同时,经历了洗牌的硬盘市场也没有任何让人激动的消息,SATA接口在05年依旧只是花瓶,而SATA 2的标准久悬未决也成为阻碍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一年中令人兴奋的变革还是来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显卡市场,点燃这一战火的则是NVIDIA的G70。在如何迅速降低成本这种主旋律的引导下,G70应运而生。而被“A饭”号称“一代天骄”的Radeon X1800(R520)却整整晚了3个月之久。

当然并不是所有用户都消费得起高端显卡,出于国内用户的购买能力考虑,本来ATI为了继续发扬Radeon 9550所留下的光荣传统,进而发布了Radeon X550以期再次称霸性价比市场。不过用户并不买账,当时的很多游戏像《极品飞车9》在X550下几乎无法运行。对于那些期望感受到《极品飞车9:高通缉》那种锈黄色颓废气息的玩家失望了。面对如此强烈的市场需求,又一款经典产品——Radeon X800 GTO诞生了,更重要的是有一部分X800 GTO甚至可以打开屏蔽的管线成为高端的X800 XT!至此X800开始了从高端逐步转战低端的道路,以至于后居然出现了399元的X800。这样的“Radeon 9550第二”现象想必是ATI自己也没有想到的。

当然,在这样一个世事坎坷的一年里,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一些小插曲:乔布斯终于放下了“偏执”的理念转将媚眼抛向了英特尔;姑且不谈论其性能表现,神舟3999的风暴也让笔记本电脑成了人人都可触及的“白菜”产品;AMD携手中国,转让X86处理器的核心技术(Geode核心处理器)虽然噱头重于实际意义,但是好歹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信息技术的研发工作进程;而Sonoma平台的强势推出也使得笔记本电脑的高端配置已经发展到支持DDR2内存、高性能独立显卡以及SATA接口的硬盘等,使得笔记本电脑性能越来越接近台式机。不过,这一年业界的不和谐声音同样比比皆是——无论是SONY的数码相机CCD集体招回事件,还是英特尔移动CPU的“造假”谜团,都让两巨头伤透了脑筋。

当然,谈到2005年就不得不提到HDTV和HTPC,它们正是在这一年开始抬头并为广大用户逐渐认可的。高清视频带来的HDTV在这一年风风火火,成了玩家们茶余饭后的谈论焦点。2005年,你也在为如何在自己的老电脑上播放高清视频而大伤脑筋过吗?

又一个“2500+”,只是这次前缀由Athlon XP换成了Sempron。只有1.4GHz主频的Sempron 2500+搭配C51主板的入门级电脑黄金搭档你应该不会没印象的吧?
又一个“2500+”,只是这次前缀由Athlon XP换成了Sempron。只有1.4GHz主频的Sempron 2500+搭配C51主板的入门级电脑黄金搭档你应该不会没印象的吧?

黄金搭档的另一名成员C51主板,凭借其灵活的搭配能够满足中端到低端的全部要求。而带DVI接口的C51主板则更成为了当时HTPC的首选主板。
黄金搭档的另一名成员C51主板,凭借其灵活的搭配能够满足中端到低端的全部要求。而带DVI接口的C51主板则更成为了当时HTPC的首选主板。

Radeon X800GTO亦如《GTO》一般风靡全球,海外版、黄金版、白金版、战斗版,版版精彩。而如果您有幸买到了能够破解16管线的产品则更是超值了。
Radeon X800GTO亦如《GTO》一般风靡全球,海外版、黄金版、白金版、战斗版,版版精彩。而如果您有幸买到了能够破解16管线的产品则更是超值了。

虽然AGP版的6600GT因为桥接芯片过热的问题使得很多用户望而却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拥有让上一代高端的5900系列汗颜的性能,和较为合理的价格,终使它成为了高性价比的代名词。
虽然AGP版的6600GT因为桥接芯片过热的问题使得很多用户望而却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拥有让上一代高端的5900系列汗颜的性能,和较为合理的价格,终使它成为了高性价比的代名词。

自从19英寸宽屏显示器的价格降到了2500元以下之后,宽屏显示器普及的号角嘹亮地吹响了,19英寸宽屏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 
自从19英寸宽屏显示器的价格降到了2500元以下之后,宽屏显示器普及的号角嘹亮地吹响了,19英寸宽屏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

机箱也可以如此标新立异,华硕Vento 3600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革命,更是机箱设计的大胆创新与勇敢的尝试。果然,Vento 3600在高端市场上获得了玩家的一致好评。 
机箱也可以如此标新立异,华硕Vento 3600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革命,更是机箱设计的大胆创新与勇敢的尝试。果然,Vento 3600在高端市场上获得了玩家的一致好评。

当说到游戏鼠标很多人第一反应是IE3.0,可是毕竟年代已久。纵观05年的鼠标市场只有罗技G5才有资格继任IE3.0留下的鼠标之王的名号。
 当说到游戏鼠标很多人第一反应是IE3.0,可是毕竟年代已久。纵观05年的鼠标市场只有罗技G5才有资格继任IE3.0留下的鼠标之王的名号。

2005年,64位处理器被大家风风火火地谈论着,《微型计算机》在当年的第11期上大胆地抛出了“64位无用论”的观点,告诉读者,在64位应用程序还不完善的现在,64位处理器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与32位处理器并无太大差别。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2005年,64位处理器被大家风风火火地谈论着,《微型计算机》在当年的第11期上大胆地抛出了“64位无用论”的观点,告诉读者,在64位应用程序还不完善的现在,64位处理器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与32位处理器并无太大差别。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应对风风火火的HTPC,《微型计算机》在第20期中为读者准备了丰盛的HDTV专题大餐,从组建到播放,一应俱全!相信很多读者当年都从这个专题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HDTV乐趣吧!
应对风风火火的HTPC,《微型计算机》在第20期中为读者准备了丰盛的HDTV专题大餐,从组建到播放,一应俱全!相信很多读者当年都从这个专题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HDTV乐趣吧!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