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的说,1998年是能够勾起老玩家美好回忆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产品同步明显加快,国内电脑玩家不必再等上几个月甚至半年才看到新产品的实物,基本上可以在第一时间与新硬件“第一次亲密接触”,1997年后期和1998年初期问世的产品很快在国内开始成为主流。此外,很多现在来看非常经典的,可以说是革命性的硬件产品和技术在1997年集中“井喷”,“百花齐放”使DIY玩家面前的选择前所未有的丰富,并大大加快了硬件更新换代的步伐。
英特尔于1998年4月15日发布了支持100MHz前端总线频率的i440BX芯片组,跟随英特尔脚步的是VIA Apollo Pro、SiS 5600/5595和ALi Aladdin Pro Ⅱ,这些支持100MHz前端总线频率的芯片组令PC架构开始了变革,100MHz前端总线频率、AGP插槽、Ultra ATA/33硬盘标准和SDRAM内存都是在这一年崭露头角,它们将取代原有的66MHz前端总线频率、PCI显卡接口、ATA硬盘标准和EDO内存。《微型计算机》从1998年第1期开始连续刊登了《撩开AGP神秘的面纱》、《外频新突破,100MHz风暴将至》、《新100MHz主板横评》和《新型大容量硬盘评测》等文章,以快的速度帮助电脑爱好者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1998年,声卡开始从ISA向PCI接口转变,开路先锋是Diamond Moster Sound M80、Diamond Moster Sound MX300、Creative SoundBlaster PCI64和启亨呛红辣椒(S3 Sonic Vibes)等。尽管初的PCI声卡存在与DOS应用程序的兼容性问题,但更“干净”的音效、更低的处理器占用率和更容易的安装使电脑用户逐渐开始把PCI声卡作为首选,而不是传统的ISA声卡。真正将PCI声卡推向高潮的是创新于8月推出的Sound Blaster Live!系列声卡,这是革命性的PCI音频解决方案,声卡翻开了跨时代的一页。
在强大的Emu10k1芯片和强大的驱动支持下,Sound Blaster Live!的表现几乎是完美的,无论是高端的PIatlnum,还标准版的简化版Value都获得了电脑用户的热情追捧。Sound Blaster Live!系列成为了有史以来庞大的声卡系列,也是生命周期长的声卡系列,即使是现在也还有很多玩家在使用着这个系列的声卡,也许这就是“留住夕日的脚步,聆听历史的声音”吧。创新靠着Sound Blaster Live!系列一统江湖,这是创新辉煌的顶峰,不过有一个对手正在慢慢崛起,这就是当时很不起眼的非强制标准——AC’97。几年以后,创新会发现自己走错了重要的一步,丢掉了行业标准的制定,导致自己的路越来越窄。
显卡在1998年仍然保持了激烈的竞争势头,没错,1998年是显卡发展火热的一年,也是游戏发展火热的一年。我们在这一年玩到Quake2,随之是Starcraft和Unreal,然后热切地等待到Sin、Half-Life、Thief……1998年2月,英特尔坚定地杀入了3D图形芯片领域——这家处理器领域的老大发布了i740,虽然在游戏性能上i740仅仅相当于Voodoo2的一半,但却以非常低的价格冲击着市场。秋天,NVIDIA发布了他们的传奇芯片Riva TNT,双重材质贴图使它的性能在某些方面超过了Voodoo2,NVIDIA对3Dfx的竞争已经初现胜利的曙光。尽管看上去3Dfx仍然是无冕之王,但这一年推出的Voodoo Banshee和Voodoo3却让大多数的巫毒玩家失望,少得可怜的3D新技术令性能大打折扣,3Dfx未来的天空开始出现阴云。此时的ATI又在做什么呢?很遗憾,当时的ATI并不太看重3D图形芯片领域,没有像3Dfx和NVIDIA那样给与足够的重视。
上面提到的这些产品都足够经典,但现在我们要提到的这款产品才是这一年经典中的经典——Celeron 300A。呵呵,相信你的记忆闸门已经被打开,因为这款处理器承载了太多美好的回忆。Celeron(赛扬)是英特尔为抢占低端市场而在1998年初专门推出的处理器,初的Celeron处理器并不受人欢迎,没有二级缓存的“残缺”处理器虽然比Pentium Ⅱ便宜很多,但性能的损失更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英特尔又推出了Celeron 300A,“A”代表加入了128KB全速二级缓存。于是,处理器历史上令玩家疯狂也令玩家幸福的具性价比的处理器诞生了!因为大部分的Celeron 300A能够在不加电压的情况下,轻松并稳定上到100MHz×4.5的水平,使得性能水平非常接近同频率的Pentium Ⅱ!Celeron 300A立刻成为了市场上的为抢手的产品,几乎所有选择440BX主板的用户都会首先想到Celeron 300A,而非Pentium Ⅱ!
如果说1997年7月改版到1998年7月是《微型计算机》的蜕变期,那么从1998年7月开始,《微型计算机》进入了快速成长期。1998年7期,《微型计算机》再次改版,英文刊名由New Hardware改为更能够体现当时杂志定位的ComputerDIY,封面改为白色背景并延续至今成为杂志的标志性设计。同一期,《微型计算机》首次举办了读者首选品牌调查活动,此后逐步成为了中国具影响力、参加人数多、奖品丰厚的电脑品牌调查活动。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未来即将改变我们生活的数码产品,《微型计算机》在1998年就敏锐地观察到这一趋势,陆续组织了《移动办公新概念》、《98笔记本电脑专题》、《电脑家族中的小不点儿——掌上电脑》、《数码相机全接触》和《迎接ADSL的狂风暴雨》等大量文章,堪称中国电脑杂志报道数码产品的先驱。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eleron 300A。“赛扬300A,包超450”,这句话能让你会心一笑吧?
1998年发布以后,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Sound Blaster Live!系列几乎成为了独立声卡的唯一代表。
1998年市场上流行的昆腾Fireball EL 5.1GB硬盘,具有512KB缓存,是当时5400rpm硬盘的佼佼者。
1998年9月,USB 1.1标准出台后得到了Windows 98操作系统的支持,USB接口开始逐渐普及并成为目前个人电脑的外设标准接口。
这是一款440BX时代的经典主板,华硕P2B无论做工还是质量上都没得说,速度快、性能稳定、兼容性高、超频性能好,是440BX主板的代表作。
在1998年的图形大战中,G200算不上是当时性能好的3D显卡。但是正如Matrox所预期的那样,G200具有当时卓越的2D性能和出色的画质。
DIY在中国由萌芽状态转变为高速成长,渴望了解硬件知识的电脑爱好者越来越多。面对这一需求,《微型计算机》推出了囊括技术、产品和市场信息的98增刊——《电脑硬件完全DIY手册》,成为当时发烧友的必备硬件手册,创下科技期刊增刊单本发行量之,达25万册,至今无人打破。
《微型计算机》编辑部亲力而为,以实用的方式、经济的投资实现了编辑部联网和共享上网,在1998年第6期推出《编辑部的故事之一网打尽》一文,深受当时网络用户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