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十年历程,《微型计算机》与你同行

十年历程,《微型计算机》与你同行

2011-08-28《微型计算机》整理《微型计算机》

注:本文刊登于2007年7月下《微型计算机》10周年特刊。

1997年

十年前,香港回归祖国。
十年前,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
十年前,《微型计算机》改版了!

1997年,距离今天已是十年前。那一年,《泰坦尼克号》风靡了整个世界,你是否还记得杰克对露丝说的后一句话?那一年,罗纳尔多当选年度世界足球先生和欧洲足球先生,成为世界足坛历史上的第一位“双料”先生,那个时候他20岁。那一年,尽管个人电脑仍被大多数人视为神秘莫测的高科技设备,但多媒体电脑概念的推出让个人电脑找到了进入家庭的突破点,个人电脑进入家庭的脚步从这一年开始加快速度。不过在1997年,国内市场完全是国际品牌机的天下,国产品牌机只能在夹缝里求发展,无论是性能和售后都不能让人满意,而国际品牌机的价格又高高在上,因此电脑爱好者开始自己到市场上购买电脑配件并组装成电脑,于是一种特殊的行为——电脑DIY迅速开始流行。

电脑DIY,既省钱又能获得不错的性能,而且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配置,何乐而不为呢?不过电脑爱好者却发现电脑DIY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经过1994、1995和1996三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孕育,1997年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被推出,但当时国内资讯与国外存在较大的时间差,电脑爱好者对于顶级的电脑产品和技术无从了解,即使是厉害的电脑玩家了解的资讯也往往较国外落后一两个月,甚至半年。二是国内市场环境不透明,众多配件品牌不仅五花八门,而且价格落差很大,价格体系极其混乱。

而在当时,没有一本电脑杂志能够帮助电脑爱好者解决这两个问题,即使是来自国外的电脑杂志也因为全部翻译国外原刊而与中国市场严重脱节。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还是双月刊,定位于学术期刊的《微型计算机》找准了市场的空缺,将自己的读者定位于所有想选购、组装、升级、维修和维护电脑硬件的人群,在1997年7月进行了第一次改版,改版后的三期杂志发行量由改版前的几千册迅速增长到每期两万多册。有一个数据很有意思,自改版后的1997年第4期杂志上市以后,在短短的三个月以内,《微型计算机》收到了三千多份读者调查表。要知道,一本新改版的杂志,在没有设置任何奖项的情况下,能够收到那么多读者的反馈,既反映了在1997年一本面向大众的电脑硬件普及杂志有多么地受电脑爱好者喜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97年电脑硬件的飞速发展有多么地吸引电脑爱好者。

是的,1997年涌现出大批对未来影响巨大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经典技术和产品层出不穷。1997年1月8日,英特尔推出了Pentium系列的改进版本,内部代号P55C,这就是经典的Pentium MMX处理器。Pentium MMX系列的频率只有三种:166MHz、200MHz、233MHz,但由于新增加了57条专门用来处理音频、视频等数据的MMX多媒体扩展指令,使得Pentium MMX在运行对MMX指令进行优化的程序时比同频的Pentium处理器快60%左右。MMX技术开创了处理器的新纪元,不仅是因为处理器历史上第一次没有以频率而是以处理器技术为宣传卖点,同时也使多媒体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

随之而来的是完全支持MMX技术的430TX芯片组的问世,一时间,430TX主板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市场上。“如何从那么多430TX主板中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主板?”成为了摆在当时电脑爱好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改版后的《微型计算机》抓住了这个市场热点,1997年第5期推出了《新TX主板评测》,获得了众多电脑爱好者的肯定,也奠定了《微型计算机》从技术入手,以测试数据说话,坚持原创的公平、公正和独立的评测风格。

1997年,又怎能不提显卡的发展?1997年堪称电脑图形加速卡舞台上的革命性的一年——随着图形加速技术在电脑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大量的游戏开始支持3D效果,对于3D图形加速芯片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的图形芯片厂商纷纷涌向3D舞台,这一年是图形芯片厂商群雄逐鹿的一年,也是图形芯片行业黄金年代的开始。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名字,3Dfx Voodoo、3Dfx Voodoo Rush、Matrox Mystique、Matrox Millennium、3Dlab Permedia、S3 Virge、PowerVR PCX2、Trident 9685/9750、ATI Rage Pro……无一不是那个时代电脑游戏玩家的爱,它们代表了一个梦想——那时的电脑,只要装上3D图形加速卡,仿佛就会变成一个魔法宝盒把我们带进一个如梦似幻的3D新天地!

但1997年,3Dfx仍然引领着整个3D图形芯片行业的发展。当年的图形加速王者就是11月诞生的3Dfx Voodoo 2,它使那个时代所有的游戏都以Only for 3Dfx为荣!如果说那个时候,3Dfx代表着一个神话,Voodoo 2则是神话中的神话!因为Voodoo 2的性能、速度和画质只能用惊世骇俗来形容,它所拥有的Z-Buffer、Bump Mapping等等特性在当时几乎就是“想都不敢想象的技术”,令人震惊的是,Voodoo2支持SLI技术,允许双卡互联,使得性能翻倍。Voodoo 2是有史以来为成功的3D图形芯片,在它之后几乎没有谁能够复制它的成功。

不过对于大多数电脑爱好者来说,记忆深处贴近自己的应该是这款显卡——NVIDIA在1997年8月推出的Riva 128,虽然无法与Voodoo2抗衡,但超过Voodoo的强劲性能、不错的画面质量,加上低廉的价格,使得Riva 128成为当时电脑爱好者的实际首选。
现在的电脑爱好者几乎无人不上网,但十年前,上网只是少数发烧玩家的专利。MODEM(调制解调器),这个现在已完全退出市场的产品,在当时可是必不可少的上网设备,14.4K MODEM是当时的主流产品,Hayes(贺氏)是当时的主流品牌。由于MODEM通过电话线联网,相信有很多老玩家有因为占用电话线上网而被急着打电话的家人“修理”的经历。改版后的《微型计算机》从一开始就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MODEM选购问与答》、《从WIN95到Internet》和《感受精彩的网络世界从BBS开始》等一系列文章让才起步的中国网民获得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ISA时代的声卡之王——创新AWE64 Gold,具有64个复音的波表合成能力、镀金接口和左右声道独立数字输出。这款声卡并不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至少与它的接班人相比,但AWE64 Gold建立了一个品质神话,未来的日子里没有一款声卡能够获得像AWE64 Gold这样众口一词的称赞。
ISA时代的声卡之王——创新AWE64 Gold,具有64个复音的波表合成能力、镀金接口和左右声道独立数字输出。这款声卡并不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至少与它的接班人相比,但AWE64 Gold建立了一个品质神话,未来的日子里没有一款声卡能够获得像AWE64 Gold这样众口一词的称赞。


给自己的电脑里装上一块Voodoo 2应该也是你曾经的梦想吧?假如你曾经拥有Voodoo 2,那你一定拥有过幸福和自豪,因为你是电脑玩家中幸运的“巫毒迷”。

给自己的电脑里装上一块Voodoo 2应该也是你曾经的梦想吧?假如你曾经拥有Voodoo 2,那你一定拥有过幸福和自豪,因为你是电脑玩家中幸运的“巫毒迷”。
给自己的电脑里装上一块Voodoo 2应该也是你曾经的梦想吧?假如你曾经拥有Voodoo 2,那你一定拥有过幸福和自豪,因为你是电脑玩家中幸运的“巫毒迷”。

1997年3月,AMD推出的K6处理器成功地为处理器产业带来了竞争,而且促进了低价位个人电脑走向家庭。
1997年3月,AMD推出的K6处理器成功地为处理器产业带来了竞争,而且促进了低价位个人电脑走向家庭。

虽然便宜的Pentium MMX 166MHz也要卖1300元,但并不妨碍Pentium MMX成为当时电脑玩家的首选。
虽然便宜的Pentium MMX 166MHz也要卖1300元,但并不妨碍Pentium MMX成为当时电脑玩家的首选。

1997年4月7日,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Ⅱ,接口从Socket 7转为Slot 1,内部集成了750万个晶体管,并整合了MMX技术。Pentium Ⅱ不是一款经典的产品,但性能足够出色。
1997年4月7日,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Ⅱ,接口从Socket 7转为Slot 1,内部集成了750万个晶体管,并整合了MMX技术。Pentium Ⅱ不是一款经典的产品,但性能足够出色。

这是改版后的《微型计算机》早推荐的一款“性能优秀中档型”电脑配置,这些配件现在来看已属古董级,但当时可是价格不菲。《微型计算机》推出“价格配置推荐表”,让电脑爱好者不再为当时混乱的价格体系头疼。
这是改版后的《微型计算机》早推荐的一款“性能优秀中档型”电脑配置,这些配件现在来看已属古董级,但当时可是价格不菲。《微型计算机》推出“价格配置推荐表”,让电脑爱好者不再为当时混乱的价格体系头疼。

“超频”在现在并不是新鲜的话题,但在1997年即便是电脑玩家对于“超频”也不是太了解。改版后的《微型计算机》连续两期刊登了《超频答疑》,对什么是超频,为什么能够超频和怎么超频等作了详细的解答。
“超频”在现在并不是新鲜的话题,但在1997年即便是电脑玩家对于“超频”也不是太了解。改版后的《微型计算机》连续两期刊登了《超频答疑》,对什么是超频,为什么能够超频和怎么超频等作了详细的解答。

1998年

1998年1月,《微型计算机》改为月刊。
1998年4月,《微型计算机》首次在中国内地旗帜鲜明的提出“DIY”。

坦率的说,1998年是能够勾起老玩家美好回忆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产品同步明显加快,国内电脑玩家不必再等上几个月甚至半年才看到新产品的实物,基本上可以在第一时间与新硬件“第一次亲密接触”,1997年后期和1998年初期问世的产品很快在国内开始成为主流。此外,很多现在来看非常经典的,可以说是革命性的硬件产品和技术在1997年集中“井喷”,“百花齐放”使DIY玩家面前的选择前所未有的丰富,并大大加快了硬件更新换代的步伐。

英特尔于1998年4月15日发布了支持100MHz前端总线频率的i440BX芯片组,跟随英特尔脚步的是VIA Apollo Pro、SiS 5600/5595和ALi Aladdin Pro Ⅱ,这些支持100MHz前端总线频率的芯片组令PC架构开始了变革,100MHz前端总线频率、AGP插槽、Ultra ATA/33硬盘标准和SDRAM内存都是在这一年崭露头角,它们将取代原有的66MHz前端总线频率、PCI显卡接口、ATA硬盘标准和EDO内存。《微型计算机》从1998年第1期开始连续刊登了《撩开AGP神秘的面纱》、《外频新突破,100MHz风暴将至》、《新100MHz主板横评》和《新型大容量硬盘评测》等文章,以快的速度帮助电脑爱好者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1998年,声卡开始从ISA向PCI接口转变,开路先锋是Diamond Moster Sound M80、Diamond Moster Sound MX300、Creative SoundBlaster PCI64和启亨呛红辣椒(S3 Sonic Vibes)等。尽管初的PCI声卡存在与DOS应用程序的兼容性问题,但更“干净”的音效、更低的处理器占用率和更容易的安装使电脑用户逐渐开始把PCI声卡作为首选,而不是传统的ISA声卡。真正将PCI声卡推向高潮的是创新于8月推出的Sound Blaster Live!系列声卡,这是革命性的PCI音频解决方案,声卡翻开了跨时代的一页。

在强大的Emu10k1芯片和强大的驱动支持下,Sound Blaster Live!的表现几乎是完美的,无论是高端的PIatlnum,还标准版的简化版Value都获得了电脑用户的热情追捧。Sound Blaster Live!系列成为了有史以来庞大的声卡系列,也是生命周期长的声卡系列,即使是现在也还有很多玩家在使用着这个系列的声卡,也许这就是“留住夕日的脚步,聆听历史的声音”吧。创新靠着Sound Blaster Live!系列一统江湖,这是创新辉煌的顶峰,不过有一个对手正在慢慢崛起,这就是当时很不起眼的非强制标准——AC’97。几年以后,创新会发现自己走错了重要的一步,丢掉了行业标准的制定,导致自己的路越来越窄。

显卡在1998年仍然保持了激烈的竞争势头,没错,1998年是显卡发展火热的一年,也是游戏发展火热的一年。我们在这一年玩到Quake2,随之是Starcraft和Unreal,然后热切地等待到Sin、Half-Life、Thief……1998年2月,英特尔坚定地杀入了3D图形芯片领域——这家处理器领域的老大发布了i740,虽然在游戏性能上i740仅仅相当于Voodoo2的一半,但却以非常低的价格冲击着市场。秋天,NVIDIA发布了他们的传奇芯片Riva TNT,双重材质贴图使它的性能在某些方面超过了Voodoo2,NVIDIA对3Dfx的竞争已经初现胜利的曙光。尽管看上去3Dfx仍然是无冕之王,但这一年推出的Voodoo Banshee和Voodoo3却让大多数的巫毒玩家失望,少得可怜的3D新技术令性能大打折扣,3Dfx未来的天空开始出现阴云。此时的ATI又在做什么呢?很遗憾,当时的ATI并不太看重3D图形芯片领域,没有像3Dfx和NVIDIA那样给与足够的重视。

上面提到的这些产品都足够经典,但现在我们要提到的这款产品才是这一年经典中的经典——Celeron 300A。呵呵,相信你的记忆闸门已经被打开,因为这款处理器承载了太多美好的回忆。Celeron(赛扬)是英特尔为抢占低端市场而在1998年初专门推出的处理器,初的Celeron处理器并不受人欢迎,没有二级缓存的“残缺”处理器虽然比Pentium Ⅱ便宜很多,但性能的损失更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英特尔又推出了Celeron 300A,“A”代表加入了128KB全速二级缓存。于是,处理器历史上令玩家疯狂也令玩家幸福的具性价比的处理器诞生了!因为大部分的Celeron 300A能够在不加电压的情况下,轻松并稳定上到100MHz×4.5的水平,使得性能水平非常接近同频率的Pentium Ⅱ!Celeron 300A立刻成为了市场上的为抢手的产品,几乎所有选择440BX主板的用户都会首先想到Celeron 300A,而非Pentium Ⅱ!

如果说1997年7月改版到1998年7月是《微型计算机》的蜕变期,那么从1998年7月开始,《微型计算机》进入了快速成长期。1998年7期,《微型计算机》再次改版,英文刊名由New Hardware改为更能够体现当时杂志定位的ComputerDIY,封面改为白色背景并延续至今成为杂志的标志性设计。同一期,《微型计算机》首次举办了读者首选品牌调查活动,此后逐步成为了中国具影响力、参加人数多、奖品丰厚的电脑品牌调查活动。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未来即将改变我们生活的数码产品,《微型计算机》在1998年就敏锐地观察到这一趋势,陆续组织了《移动办公新概念》、《98笔记本电脑专题》、《电脑家族中的小不点儿——掌上电脑》、《数码相机全接触》和《迎接ADSL的狂风暴雨》等大量文章,堪称中国电脑杂志报道数码产品的先驱。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eleron 300A。“赛扬300A,包超450”,这句话能让你会心一笑吧?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eleron 300A。“赛扬300A,包超450”,这句话能让你会心一笑吧?

1998年发布以后,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Sound Blaster Live!系列几乎成为了独立声卡的唯一代表。
1998年发布以后,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Sound Blaster Live!系列几乎成为了独立声卡的唯一代表。

1998年市场上流行的昆腾Fireball EL 5.1GB硬盘,具有512KB缓存,是当时5400rpm硬盘的佼佼者。
1998年市场上流行的昆腾Fireball EL 5.1GB硬盘,具有512KB缓存,是当时5400rpm硬盘的佼佼者。

1998年9月,USB 1.1标准出台后得到了Windows 98操作系统的支持,USB接口开始逐渐普及并成为目前个人电脑的外设标准接口。
1998年9月,USB 1.1标准出台后得到了Windows 98操作系统的支持,USB接口开始逐渐普及并成为目前个人电脑的外设标准接口。

这是一款440BX时代的经典主板,华硕P2B无论做工还是质量上都没得说,速度快、性能稳定、兼容性高、超频性能好,是440BX主板的代表作。
这是一款440BX时代的经典主板,华硕P2B无论做工还是质量上都没得说,速度快、性能稳定、兼容性高、超频性能好,是440BX主板的代表作。

在1998年的图形大战中,G200算不上是当时性能好的3D显卡。但是正如Matrox所预期的那样,G200具有当时卓越的2D性能和出色的画质。
在1998年的图形大战中,G200算不上是当时性能好的3D显卡。但是正如Matrox所预期的那样,G200具有当时卓越的2D性能和出色的画质。

DIY在中国由萌芽状态转变为高速成长,渴望了解硬件知识的电脑爱好者越来越多。面对这一需求,《微型计算机》推出了囊括技术、产品和市场信息的98增刊——《电脑硬件完全DIY手册》,成为当时发烧友的必备硬件手册,创下科技期刊增刊单本发行量之,达25万册,至今无人打破。
DIY在中国由萌芽状态转变为高速成长,渴望了解硬件知识的电脑爱好者越来越多。面对这一需求,《微型计算机》推出了囊括技术、产品和市场信息的98增刊——《电脑硬件完全DIY手册》,成为当时发烧友的必备硬件手册,创下科技期刊增刊单本发行量之,达25万册,至今无人打破。

《微型计算机》编辑部亲力而为,以实用的方式、经济的投资实现了编辑部联网和共享上网,在1998年第6期推出《编辑部的故事之一网打尽》一文,深受当时网络用户的好评。
《微型计算机》编辑部亲力而为,以实用的方式、经济的投资实现了编辑部联网和共享上网,在1998年第6期推出《编辑部的故事之一网打尽》一文,深受当时网络用户的好评。

1999年

1999年1月,《微型计算机》发行量突破15万/期。
1999年7月,《微型计算机》发行量突破25万/期。

1999年,这是20世纪的后一年。这一年,国际知名硬件厂商明显加大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新硬件从发布到进入国内用户电脑中的周期大大缩短,DIY迎来了一个黄金岁月。令人回味无穷的是,谁也没有想到,当这一年结束之时,之前群雄混战的处理器和显卡市场的格局将彻底改变。

1999年元月,英特尔推出了Socket 370架构Celeron处理器,除集成128KB片内二级缓存外,新工艺的采用使得制造成本明显降低。尽管一个月之后英特尔又推出了Slot 1架构Pentium Ⅲ(Katmai),而且为Slot 1申请了专利,但由于AMD毅然放弃跟随英特尔脚步的产品策略,于年中推出了价格便宜量又足的Slot A架构Athlon处理器,这直接逼迫英特尔对产品降价,并改变了“高中端Slot 1、低端Socket 370”的路线——英特尔于年底宣布将全面转换至Socket 370架构,推出了基于0.18微米工艺、支持133MHz外频的Pentium Ⅲ(Coppermine)。至此,英特尔和AMD两强争霸的格局开始形成,双方交替领跑,从价格竞争转为性能竞争。面对1999年快速的处理器格局变化,《微型计算机》进行了及时和准确的报道,《英特尔也吃回头草!——Socket 370抢先报道》、《Socket 370主板大比拼》、《AMD Athlon初体验》和《Socket 370 Pentium Ⅲ——Coppermine现身》贯穿全年,为电脑爱好者的决策起到了有力的参考作用。

显卡市场在1999年初仍然延续了1998年“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Voodoo3、Savage 4、RAGE 128和G400等掀起了新一代AGP显卡的3D狂潮。但是,NVIDIA在1999年3月发布了TNT2、TNT2 Ultra和低端版本的TNT2 Vanta。5月下旬,TNT2家族板卡成品陆续出现在市场上,从《微型计算机》1999年第6期的评测报告《再掀3D狂潮——3D图形加速卡评测报告》一文中已可以看出,TNT2在3D性能方面已取得了决定性的领先优势。到了1999年的9月份,NVIDIA在ECTS(欧洲计算机商贸展示会)上正式发布了GeForce 256。图形芯片被提升到了GPU时代,使得整个系统的图形处理性能大幅度提升,GeForce 256让NVIDIA确立了图形领域的领导地位。而3dfx虽然在11月的Comdex大展上展示了Voodoo4和Voodoo5,但因为并行T-buffer技术不稳定和显存吃紧的问题,发售日期一再延迟,直到来年6月份才上市。对了,还是应该提一下8月份S3发布的Savage2000,它的性能略低于GeForce 256,但却选错了出生的时间,因为当时每一个人都在谈论GPU、T&L和3dfx的未来,加上糟糕的驱动,Savage2000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

相比处理器和显卡市场的风生水起,其它硬件的发展虽然不够“疯狂”,但也堪称精彩纷呈。DVD-ROM随着价格下跌逐渐被电脑爱好者所接受,在电脑上看DVD影片成为电脑的又一新功能,这又使得电脑多媒体音箱开始进入2.1、4.1和5.1时代,代表产品是创新PC-DVD家庭影院套装和DeskTop Theater 5.1;56K MODEM开始取代主流的33.6K MODEM,支持V.90的56K MODEM比比皆是,比如网上之星、全向、GVC、Hayes、Diamond等,1999年第4期《微型计算机》特意为网民准备了56K MODEM专题,大篇幅的报道,细致的内容和特别的版式深受读者好评,不定期的专题策划也从此成为《微型计算机》的拳头产品;我们不会忘记i810整合芯片组,这是英特尔首次专门为低价电脑量身定做的产品,在1999年成为追求高性价比用户的首选配置;我们也不会忘记Ultra DMA/66硬盘从1999年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昆腾、迈拓、西部数据、希捷和IBM是那个时期的硬盘厂商排头兵;我们更不会忘记1999年开始崭露头角的MP3播放器,Diamond Rio PMP300的出现,使“网站公布MP3格式音乐-消费者下载到本地PC机-从PC机传送到MP3播放器”这样一条新渠道得以形成,即使唱片出版商联合起来对Rio进行围攻也无法阻止Rio的成功。没错,Rio标志着一个数字音乐时代的开始,虽然内置32MB版本Rio的卖价高达2300元。同样的,一贯嗅觉敏锐的《微型计算机》在1999年2月就对Diamond Rio PMP300进行了详细报道,这也是国内目前能够找到的早的MP3播放器测试试用报道。

1999年的7月,《微型计算机》推出了“技嘉杯”大型有奖读者调查活动,这也是《微型计算机》第二次举办针对硬件终端用户的电脑品牌调查活动。也是在7月,《微型计算机》发行量突破25万/期。在这一年,《微型计算机》推出了两本特刊,一本是在11月限量发售的《微型计算机》2000年试刊号暨半月刊珍藏版,这本特刊展示了《微型计算机》半月刊的两大优点——一是新产品的报道更加快捷,比如GeForce 256的独家评测,二是能够快速地把未来市场趋势反映给读者,比如世纪之星黄金版电源的报道,让电脑爱好者开始重视之前漠不关心的电源产品。另一本特刊是年底的后一期千禧年纪念刊(1999年第12期),“跨世纪特别企划”专题对当年的产品和市场进行了精彩点评和总结,并首次评选出《微型计算机》“编辑选择奖”,为当年用户购买电脑提供了有力参考,也成为《微型计算机》之后每年后一期专题的范本。

时间的脚步不会因为千禧虫而停止,我们进入了2000年!

TNT2拥有当时人们对一款图形芯片的所有期望:32bit色、Z-buffer的支持、不错的图像质量、完善的驱动程序和强大的游戏性能,尽管在当时的游戏中很难用到TNT2的某些技术。
TNT2拥有当时人们对一款图形芯片的所有期望:32bit色、Z-buffer的支持、不错的图像质量、完善的驱动程序和强大的游戏性能,尽管在当时的游戏中很难用到TNT2的某些技术。

辉煌一时的贺氏MODEM于1999年1月破产,于是GVC MODEM成为了电脑爱好者的又一个首选。看着这款产品,你是否还记得那一声表示连接成功的长音?
辉煌一时的贺氏MODEM于1999年1月破产,于是GVC MODEM成为了电脑爱好者的又一个首选。看着这款产品,你是否还记得那一声表示连接成功的长音?

GeForce 256率先提出了GPU(图形处理单元)概念,将显卡在电脑系统中的作用上升到了和CPU一样的高度。从销售业绩上来说,GeForce 256根本无法与TNT2系列同日而语,但它的出现标志着3Dfx统治的终结。
GeForce 256率先提出了GPU(图形处理单元)概念,将显卡在电脑系统中的作用上升到了和CPU一样的高度。从销售业绩上来说,GeForce 256根本无法与TNT2系列同日而语,但它的出现标志着3Dfx统治的终结。

支持133MHz外频的Pentium Ⅲ(Coppermine),由于制造工艺的提高以及先进的缓存转换架构,在数据传输的带宽、系统响应周期等方面都比Katmai要快得多,因而整体性能比同频的Katmai有明显的提高。
支持133MHz外频的Pentium Ⅲ(Coppermine),由于制造工艺的提高以及先进的缓存转换架构,在数据传输的带宽、系统响应周期等方面都比Katmai要快得多,因而整体性能比同频的Katmai有明显的提高。

 GeForce 256率先提出了GPU(图形处理单元)概念,将显卡在电脑系统中的作用上升到了和CPU一样的高度。从销售业绩上来说,GeForce 256根本无法与TNT2系列同日而语,但它的出现标志着3Dfx统治的终结。
GeForce 256率先提出了GPU(图形处理单元)概念,将显卡在电脑系统中的作用上升到了和CPU一样的高度。从销售业绩上来说,GeForce 256根本无法与TNT2系列同日而语,但它的出现标志着3Dfx统治的终结。

《微型计算机》也不会放过摄像头这样的“边缘”产品,在1999年第11期不仅对摄像头进行了横向评测,还创造性的推出了《电脑防盗系统DIY》一文,用USB摄像头和电脑构建家庭防盗系统,既简单又省钱。
《微型计算机》也不会放过摄像头这样的“边缘”产品,在1999年第11期不仅对摄像头进行了横向评测,还创造性的推出了《电脑防盗系统DIY》一文,用USB摄像头和电脑构建家庭防盗系统,既简单又省钱。

1998年第2期,《微型计算机》刊登了《LCD——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文,在CRT显示器占当时绝对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前瞻性的对LCD进行了介绍。
1998年第2期,《微型计算机》刊登了《LCD——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文,在CRT显示器占当时绝对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前瞻性的对LCD进行了介绍。

2000年

现在回过头来看2000年,则正如2000年第1期《微型计算机》扉页所说的那样“我们已经告别了20世纪,来到了21世纪。进入到21世纪的DIYer,所能享受的电脑生活是幸福的,是前所未有的。藉由科技的进步带动着生活的进步,同时又日新月异”。2000年,即使是普通的电脑消费者也能深深体会到硬件行业的明显变化,新规格不断出现,可选择的产品种类和品牌更多,而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也让很多过去不可想像的新产品开始进入家庭,如CD-RW刻录机、DVD-ROM、纯平显示器、MP3播放器和数码相机等。我们的2000年,我们的应用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等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脑和DIY不仅成为了一种文化,也成为了一种时尚。丰富的市场资讯和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产品越发体现出文章时效的重要性。因此,《微型计算机》在2000年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改为半月刊。

年初进入市场的Socket 370架构Pentium Ⅲ(Coppermine)凭借出色的性能获得了2000年第1期《微型计算机》的高度评价——“Coppermine的性能优势明显,成本控制潜力巨大,市场表现应当超越现有的Pentium Ⅲ(Katmai)”,面对英特尔的出击,AMD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于4月12日推出Socket A架构Athlon处理器,它的问世使AMD在2000年的“GHz”频率大战中始终保持性能优势,而Socket A成为了AMD有史以来生命周期长的架构。看看《微型计算机》的评测报告标题就知道Socket A架构Athlon有多么的厉害——《AMD岂是池中物 一遇风云便化龙》。相比AMD贯穿全年的一路高歌,英特尔除了年初Coppermine火了一把,在整个2000年几乎都被i820所困扰,i820搭配Rambus DRAM的组合因Rambus DRAM过高的价格始终无法打开局面,而可使i820芯片组支持SDRAM的MTH芯片又出现了杂讯问题,使得i820雪上加霜,终英特尔不得不放弃这一系列方案。不过,年底英特尔还是通过一款处理器证明了自己——Pentium 4,这款英特尔史上成功的产品在11月20日问世!在之后的几年里,通过对内核和生产工艺的多次改进,今天的Pentium 4处理器虽然名称未变,但性能和频率都不可同日而语。

光驱市场的变化也是巨大的,CD-RW刻录机和DVD-ROM开始取代CD-ROM成为主角。《微型计算机》有意识的组织了《廉价刻录机选购谈》、《细说DVD-ROM激光头技术》、《CD-RW技术面面观》《流行DVD-ROM性能测试报告》和《CD-RW横向评测》等一系列文章,为在十字路口彷徨的消费者起到了指引作用。

在2000年之前,散热设备同电源产品一样没有得到消费者的重视,市售产品鱼目混珠相当混乱,而随着电脑设备对于系统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继上一年加大对让电源产品的报道之后,《微型计算机》在2000年又加大了对散热设备的报道,推出了选购指南、评测报告和优秀单品推荐,不仅帮助了电脑爱好者,也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充分发挥了中国发行量第一的电脑硬件杂志的影响力。

2000年,一些老牌厂商从此淡出我们的视野甚至完全消失。我们不难看出2000年的硬件行业竞争有多么的激烈和残酷,尽管大的受益者还是终的用户,但我们仍旧会感到伤怀。
竞争激烈的显卡市场在2000年上演大逆转。2000年4月26日,请大家记住这个富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NVIDIA发布了他们成功的GeForce 256的后续版本——GeForce2 GTS。GeForce2 GTS是图形芯片一次巨大的前进,这款图形芯片一个时钟周期可以处理双材质四像素,而它的前辈GeForce 256仅仅能处理单材质四像素或是双材质双像素。但更重要的是,GeForce2发扬光大了TNT家族化的传统,GeForce2 MX、GeForce2 Ultra和Quadro2等让N卡产品全面占据高中低端显卡市场。尽管现在大家都为NVIDIA不顾实际需求拼命换代的做法感到失望,但在2000年,电脑爱好者对此更多的是感到欣喜,甚至狂喜,因为从来没有那家公司像NVIDIA这样在短短的一年里带来这么多的新技术。而夕日的王者3dfx因为一系列市场决策的失败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缓慢导致自己彻底崩溃,尽管在9月的ECTS 2000展览上,Voodoo5-5500仍然获得了出色硬件奖,但是这一切来得实在是太晚了,在12月15日,3dfx公司终破产!

其它曾经风光的图形芯片生产商只有ATI凭借Radeon芯片坚强的支撑着,这也宣告了从此ATI将与NVIDIA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非常庆幸,正是有了ATI的积极参与才使得今天的显卡市场仍然存在活力。而S3 Graphics宣布与VIA合作研发整合和移动领域的图形解决方案,这意味着S3正式从当时竞争激烈无比的3D图形市场中退却了。至于Trident、Matrox……很遗憾,从此开始衰落。
9月,声卡巨头创新收购傲锐,声卡市场开始呈现创新一家独大的局面,为未来独立声卡的衰败、产品单一化和同质化埋下伏笔。10月,就在昆腾发布硬盘新标准ATA 100后仅四个月,其桌面硬盘部门被迈拓收购,曾经无比辉煌的昆腾硬盘匪夷所思地走了。

2000年,《微型计算机》正式改为半月刊后,将英文刊名改为更符合办刊宗旨的MicroComputer。7月,《微型计算机》推出了“微星杯”大型有奖读者调查活动,奖品总值达到25万人民币,列国内电脑类杂志调查活动之首。9月,据IDG统计显示,《微型计算机》刊登商业广告的增长率居中国电脑媒体之冠。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网民高速宽带网络连接的梦想接近实现,ADSL、ISDN和Cable MODEM等宽带网络开始普及,《微型计算机》注意到这一改变我们生活、娱乐和应用的新兴方式,关于宽带网络技术和设备的报道贯穿全年,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此外,《微型计算机》2000年增刊中的《慧眼识硬件》专题对于越来越多的假冒产品进行了曝光,上市之后反响巨大。有鉴于此,《微型计算机》在2001年于正刊中正式开设了《慧眼辨真假》栏目,这也是受读者欢迎的栏目之一。

 Pentium 4是英特尔成功的金字招牌,其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足众人皆知。
Pentium 4是英特尔成功的金字招牌,其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足众人皆知。

 将电脑、游戏和运动融合在一起的绝佳创意使DDR跳舞毯在2000年初风靡全球。动感时足的音乐、青春热力的舞步成为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将电脑、游戏和运动融合在一起的绝佳创意使DDR跳舞毯在2000年初风靡全球。动感时足的音乐、青春热力的舞步成为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Voodoo5-6000是3Dfx后的产品,虽然还没来得及大规模上市3Dfx就宣布破产,但由于在全球不超过50块,因此Voodoo5-6000堪称稀有动物,也成为了Voodoo教徒们至爱的珍宝,市价高达1275美元(2001年)!
Voodoo5-6000是3Dfx后的产品,虽然还没来得及大规模上市3Dfx就宣布破产,但由于在全球不超过50块,因此Voodoo5-6000堪称稀有动物,也成为了Voodoo教徒们至爱的珍宝,市价高达1275美元(2001年)!

索尼E200采用FD Trinitron显像管,是2000年17英寸CRT显示器中的经典产品。索尼E200不仅图像显示质量真实,而且价格不高,获得了2000年度编辑选择奖。
索尼E200采用FD Trinitron显像管,是2000年17英寸CRT显示器中的经典产品。索尼E200不仅图像显示质量真实,而且价格不高,获得了2000年度编辑选择奖。


GeForce2 MX,准确的市场定位、适中的性能以及当时没有同类竞争者造成了这一系列产品垄断中低端显卡市场长达两年,相信没有玩家会忘记它。
GeForce2 MX,准确的市场定位、适中的性能以及当时没有同类竞争者造成了这一系列产品垄断中低端显卡市场长达两年,相信没有玩家会忘记它。

2000年伊始,商务通风暴席卷中国,而更适合电脑玩家的掌上电脑却不为大多数人了解。因此,2000年第2期《微型计算机》策划了《掌上电脑 vs.商务通》专题,站在公正的立场对这两类产品从各方面进行比较,以供消费者参考。
2000年伊始,商务通风暴席卷中国,而更适合电脑玩家的掌上电脑却不为大多数人了解。因此,2000年第2期《微型计算机》策划了《掌上电脑 vs.商务通》专题,站在公正的立场对这两类产品从各方面进行比较,以供消费者参考。

2000年第20期刊登的《我的未来不是梦——Acer 7843等离子显示器独家试用报告》,这篇文章的主角42英寸Acer 7843等离子显示器是《微型计算机》有史以来测试的昂贵产品,当时的价格高达10万元人民币。但在今天,同样尺寸的等离子显示器已经下跌到1万元左右,令人感慨万分。
2000年第20期刊登的《我的未来不是梦——Acer 7843等离子显示器独家试用报告》,这篇文章的主角42英寸Acer 7843等离子显示器是《微型计算机》有史以来测试的昂贵产品,当时的价格高达10万元人民币。但在今天,同样尺寸的等离子显示器已经下跌到1万元左右,令人感慨万分。

以玻璃作为存储介质着实使IBM 75GXP硬盘卖点大增,加之GMR巨磁阻技术的采用,IBM 75GXP硬盘在当时获得了性能第一的宝座。但由于玻璃材质散热性能的欠缺以及7200rpm高转速带来的高发热量,使得该系列硬盘的故障率较高,可谓失败的经典。
以玻璃作为存储介质着实使IBM 75GXP硬盘卖点大增,加之GMR巨磁阻技术的采用,IBM 75GXP硬盘在当时获得了性能第一的宝座。但由于玻璃材质散热性能的欠缺以及7200rpm高转速带来的高发热量,使得该系列硬盘的故障率较高,可谓失败的经典。

2001年

2001年,《微型计算机》敏锐捕捉数码产品流行趋势,开设“时尚酷玩”栏目,《亲爱的,我把电脑变小了》一文首次在国内全面介绍Palm掌上电脑。
2001年12月,《微型计算机》首次派出新闻报道组,远赴大洋彼岸拉斯维加斯全程报道当时全球大的IT年度盛会——Comdex Fall 2001。

如果说2000年《微型计算机》由月刊向半月刊转变的初衷是为了及时地向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IT资讯的话,那么从2001年开始加速的IT厂商竞争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好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话题和素材。这一年,除了国外硬件厂商更加重视中国内地市场外,中国内地和台湾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暴发”。从处理器到显示芯片,从主板、显卡到机箱、电源,IT产业朝气蓬勃的景象促使每一类硬件都吸引着大批新兴品牌杀入,玩家也真切地感受到——现在买电脑真好,不仅性能上了档次,可供选择的品牌与过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看来,保持适度的竞争对厂商和玩家都是一件好事。

历史总爱和人们开玩笑。就在玩家为3dfx的Voodoo系列显卡绚丽的3D效果顶礼膜拜之时,2000年末风传的消息终于在2001年初得到证实——NVIDIA收购了3dfx!现在看来,这场收购虽然宣告昔日3D巨人3dfx的彻底消失,但也加速了今日3D显示芯片王者NVIDIA的迅速崛起。面对NVIDIA的迅速扩张,另一家显示芯片巨头ATI显然坐不住了。2001年5月29日,ATI做出重大举措,宣布开放旗下图形芯片的生产授权,让第三方厂商可以生产基于ATI图形芯片的显卡。这一策略在当时颇令玩家担心——以后是不是买不到品质上佳的ATI原厂显卡了?其实,其意义在今天看来可谓深远,此举不仅让ATI能更专注于芯片的研发,同时拉拢了一大批有实力的显卡制造商和通路商,而玩家也由此划分为“A Fan”和“N Fan”。凭借敏锐的新闻嗅觉,《微型计算机》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向NVIDIA宣战!——ATI对外授权图形芯片》、《“我们不与合作伙伴竞争市场”》这类观点鲜明的文章不仅深入分析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还在当时为显卡产业的走向做出了清晰的预测。

在市场的另一端,纯平显示器价格大战、液晶显示器初现IT舞台,这些新老产品的价格竞争与产品更替贯穿于整个2001年。2001年3月1日,美格发动了“珑行天下”纯平大降价行动,并由此引发了包括CTX、ADI、三星等众多品牌的高端纯平显示器大跳水。降价后,一款原价3500元左右、采用SONY特丽珑显像管的17英寸纯平显示器只需2700元左右即可搞定,降幅高达700~800元,此举大大加速了纯平显示器的普及进程。然而,正当纯平大战如火如荼之际,液晶显示器厂商也在悄悄酝酿新的变革。3月13日,明基电通和联电宣布将旗下子公司合并,成为全球第二大TFT-LCD厂商。4月,明基开始全面下调“新视界”液晶显示器价格,如普及型Acer FP350由5999元降至3999元,并同时带动了优派、飞利浦和爱国者等厂商跟风降价。尽管降价后的价格仍难称便宜,但厂商们做出这样的姿态已经很好地说明了液晶显示器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取代CRT只是时间问题。《微型计算机》敏锐地感觉到这一变化,针对当时市场上液晶显示器认知度不高、消费者知识匮乏的状况,在9月及时推出《爱你就等于爱自己——15.1英寸液晶显示器横向评测》一文,全面介绍了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产品优势、参数指标,并对当时市场上10余款主流产品进行了全面测试,这在当时是为数不多的液晶显示器购买指南。

为迎战AMD的速龙处理器,Intel匆匆地在2000年末发布了其新一代的Pentium 4处理器,但它真正得到大力推广却始于2001年。早期的Pentium 4处理器采用Socket 423架构,由于相配套的i820芯片组需要与价格高昂的RDRAM内存搭配使用,其市场占有率始终无法获得有效提升,这一状况直到采用Socket 478架构的Pentium 4以及支持DDR内存的i845D系列芯片组的问世才得以改观。同时,Intel为加速普及Pentium 4,不仅频频使用降价手段,而且在宣传上不惜血本,投入重金,“Pentium 4+RDRAM套装”、“万元Pentium 4”、“Pentium 4+液晶显示器”诸如此类的宣传用语遍及各大媒体及电脑城,时至今日,也许你仍记得“4980,奔4电脑抱回家”这句直白的广告语吧。一时间,Pentium 4成为了2001年炙手可热的时髦用语。反观对手AMD,在速龙处理器轻松击败Intel Pentium Ⅲ后,面对Intel强大的Pentium 4攻势多少显得有些畏首畏尾,直到当年10月才推出了一代经典Athlon XP处理器,以至于错过了与Intel展开强硬对攻的佳时机,尽管这款处理器的性能在很多情况下还高于Pentium 4。IT世界就是这样,时间上的些许差异便有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市场结局。

处理器的更新换代也加速了内存的升级。在2001年,PC的主流内存SDRAM已发展到了PC133,非标准的PC150、PC166也已问世,这类内存已无法满足Intel Pentium 4以及AMD Athlon XP处理器对高内存带宽的需求,更高性能的DDR内存已开始崭露头角。受限于成本以及主板的支持情况,在这一年,DDR内存的技术前瞻性更强于实用性,直到年底价格大幅下滑后才开始逐步被高端玩家接受,虽然尚未普及,但已经吹响了平台全面转换的号角,内存升级大战迫在眉睫!

一直以来,《微型计算机》都将提倡理性消费作为向玩家推荐产品的消费理念。此前,国内的机箱电源产业一直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缺乏基本的辨别技巧和品牌意识,总认为这两种配件不会对整机性能带来明显提升而漠视它们的重要性。对此,《微型计算机》不断加强对机箱电源宣传报道,2001年第4期《亮出我的风采 扮出你的个性——品牌机箱大检阅》一文全面地对机箱的分类、品质以及辨别方法作了详细介绍,让玩家充分地认识到品牌机箱的独到之处,对规范国内机箱市场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针对国内市场假冒硬件产品层出不穷的现状,《微型计算机》从保护品牌厂商利益,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立场出发,通过《慧眼辨真假》栏目对市场各类假冒产品进行持续曝光,很好地履行了媒体的监督职能。时至今日,硬件打假,维护消费者权益始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一年,《微型计算机》期发行量达到28万册,并加入中国期刊方阵,被评定为“双效期刊”,并在重庆市第二届期刊质量考评中荣获“质优期刊奖”。

 这一年,Pentium 4正式登上IT大舞台,虽然业界对这款产品充满了种种质疑,但丝毫无法妨碍它开始了长达数年的风光历程。
这一年,Pentium 4正式登上IT大舞台,虽然业界对这款产品充满了种种质疑,但丝毫无法妨碍它开始了长达数年的风光历程。

DDR SDRAM及配套芯片组的问世和逐步兴起,进一点加速了昂贵的Rambus DRAM内存淘汰的进程。
DDR SDRAM及配套芯片组的问世和逐步兴起,进一点加速了昂贵的Rambus DRAM内存淘汰的进程。

 nForce的失败告诉初涉主板芯片组市场的NVIDIA一个道理——光凭热情并不一定能取得成功,还得靠实力说话。
nForce的失败告诉初涉主板芯片组市场的NVIDIA一个道理——光凭热情并不一定能取得成功,还得靠实力说话。

Athlon XP,AMD史上成功的处理器之一,出色的超频性能及低廉的价格令Pentium 4处理器黯然失色。
Athlon XP,AMD史上成功的处理器之一,出色的超频性能及低廉的价格令Pentium 4处理器黯然失色。

 2000年8月问世的SONY Clie S300宣告Palm阵营在PDA领域获得空前强大的支持,当然,这样的经典产品肯定不会被MC评测工程师放过,编辑部一口气买了4台! 
2000年8月问世的SONY Clie S300宣告Palm阵营在PDA领域获得空前强大的支持,当然,这样的经典产品肯定不会被MC评测工程师放过,编辑部一口气买了4台!

 自1998年开始的大型读者调查不断得到厂商和读者的重视,2001年,《微型计算机》首次将调查问卷独立成册,开创业界先河。 
自1998年开始的大型读者调查不断得到厂商和读者的重视,2001年,《微型计算机》首次将调查问卷独立成册,开创业界先河。

新设立的”时尚酷玩“栏目敏锐地捕捉到了数码产品的趋势,成为专注于电脑硬件报道的《微型计算机》的“另类”成员。
 新设立的”时尚酷玩“栏目敏锐地捕捉到了数码产品的趋势,成为专注于电脑硬件报道的《微型计算机》的“另类”成员。

2002年

2002年,《微型计算机》读编交流论坛(bbs.cniti.com)开始活跃,成为编辑与读者沟通的重要平台。
2002年12月,《微型计算机》在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比中入围重点科技期刊。

早在1997、1998年,不少玩家已经开始通过MODEM体验Internet的妙趣,但说到宽带网络走进寻常百姓家,这还得从2002年的ADSL大规模在全国范围普及开始算起。2002年伊始,《微型计算机》通过《大江南北话说ADSL》一文对国内主要大城市的ADSL宽带网络现状做了一番调查,结果表明各地的ADSL业务不论是开展时间还是收费标准,均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且各地已开通宽带互联网的方式(部分地区已开通了小区宽带)和用户数量也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但从运营商积极进行“圈地运动”以及用户对宽带互联网的迫切需求可以看到,一场宽带互联网风暴正在国内刮起。这一状况的出现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电脑消费模式的转变——由专一化向大众化发展:电脑不再只是游戏玩家、超频爱好者的独美,利用宽带互联网络,普通用户也能通过电脑享受到包括网页浏览、收发Email、网络聊天以及网络游戏等在内的多种丰富应用。一时间,“QQ聊天”,“网友见面”成了当时时髦的话题。可以说,互联网应用的兴起给电脑硬件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甚至是决定性的。

在电脑向全民普及的背景下,困扰玩家多时的电脑售后服务质量问题在这一年终于有了明确的转机,这就是于2002年8月5日颁布、9月1日实施的《微型计算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俗称的“电脑三包”规定。这一规定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规范了以往兼容机商家中参差不齐的售后服务质量,尽管规定尚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但它的出台对改变当时较混乱的电脑售后服务状况起到了积极效果。更重要的是,玩家也意识到电脑硬件除了需注重性能和价格外,产品所能享受的售后服务同样重要,用户的维权意识开始得到明显加强。

这一年,尽管Intel与AMD都没有推出革命性的新产品,但都暗中铆足了劲进行着较量。双方在原有Pentium 4和Athlon XP的基础上“小修小补”,不断地更新处理器的工艺制程,做着一些功能上的“加法”,如Intel将Pentium 4核心更新为Northwood,全面向Socket 478接口转换,同时提升前端总线频率,增加超线程功能;AMD则发布了采用0.13μm工艺的Thoroughbred核心Athlon XP,将FSB提升至333MHz。与此同时,整个硬件产业已经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新品牌、新技术大量涌现,在同一类产品上参与竞争厂商数量空前,玩家面临的选择也异常丰富,而且更加难以做出准确判断。为此,《微型计算机》对产品评测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公正性进行了全面加强,《i845D主板横向评测》、《Thoroughbred核心Athlon XP初体验》等一系列评测报告在第一时间为玩家提供了详细准确的选购参考。

传统硬件的红火使更多的普通用户开始关注电脑,享受电脑,而此时的《微型计算机》凭借职业的敏感开始更广泛地关注新产品和新技术。《让网络布线的烦恼永远消失——选择理想的无线网络连网方案》、《两百余元组建家庭无线网络》等文章开始向玩家介绍无线网络设备的选择以及组网方法,由此也将Intel AnyPoint这种价廉物美的无线网卡引入了众多无法承担昂贵无线AP和无线网卡的玩家中。要知道,当时的无线AP价格可高达4000元左右!

把握新技术,介绍新产品似乎总是《微型计算机》乐于向玩家做的事情。这一年,笔记本电脑虽然已谈不上稀奇玩意儿,但过高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它的进一步普及。此时,一种名为i-Buddie的新事物闯入了《微型计算机》的视野。这是由精英公司推出的一种过渡产品,它在与笔记本电脑相似的外壳内装入台式电脑配件,从而兼顾成本与移动性。尽管今天在市场上早已看不到这样的产品,但在当时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台式机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的市场空白。

2002年的显卡市场争夺依然激烈,同时也颇富有戏剧性。年初NVIDIA正式发布了GeForce 4系列显示芯片,并凭此夺得3D显卡王者的地位。很快,Matrox于5月发布了玩家期待已久的Parhelia-512显示核心,这可是世界首款512bit GPU,然而3D性能的不足使它无法与NVIDIA和ATI展开有力的竞争,并从此退出了3D显示芯片竞争的舞台。真正给NVIDIA带来压力的产品,则是ATI于7月17日发布的R300显示核心,即Radeon 9700显卡,支持DirectX 9.0、256bit DDR显存等多项领先技术使它帮助ATI第一次夺得了3D显卡王者的宝座。NVIDIA并不气馁,在年底再次发威,研发代号为NV30的GeForce FX图形芯片凭借无可争议的优势重新夺回了3D王者桂冠。从此以后,桌面PC的3D芯片市场彻底由“战国时代”进入两强相争。

谁都没有想到,2002年开始走红的一款小配件改变了人们移动存储的方式,这就是Flash闪盘。热插拔、即插即用、8MB以上的大容量(在当时已是海量),它的出现让人们不再担心传统3.5英寸软盘时常损坏,丢失数据的痛苦,也让人们第一次觉得USB接口是多么的方便,尽管当时一款16MB容量的产品价格达到了200元以上,但正是从那时开始,闪盘逐步成为现代人必备的数码产品。事实证明,闪盘市场的成长速度令人吃惊,到了2002年底,品牌数量用多如牛毛来形容已并不为过,用户的选购开始面临难以取舍的问题,此时《微型计算机》推出《方寸之间尽展风流——USB移动存储器横向测试》一文对当前主流品牌闪盘进行了全方位测试,除了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外,还对各款闪盘进行了拆解,优劣之分一眼便知。

MC评测工程师利用透明机箱打造的整机,虽然因种种原因,这种机箱并未在市面上广为流行,但机箱厂商这种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 
MC评测工程师利用透明机箱打造的整机,虽然因种种原因,这种机箱并未在市面上广为流行,但机箱厂商这种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

如果以今天的标准来看Pentium 4-M处理器,它肯定不是一款抢手货,但在当时它却是各大笔记本电脑厂商争相吹捧的对象。
 如果以今天的标准来看Pentium 4-M处理器,它肯定不是一款抢手货,但在当时它却是各大笔记本电脑厂商争相吹捧的对象

nForce2芯片组——NVIDIA成功的主板芯片组之一,问世之初并不被世人看好,但它接下来的表现毫无争议地证明了“我才是AMD处理器的佳搭档”。 
nForce2芯片组——NVIDIA成功的主板芯片组之一,问世之初并不被世人看好,但它接下来的表现毫无争议地证明了“我才是AMD处理器的佳搭档”。

这款2002年推出的产品像不像苹果Mac Mini?事实上,这款由博泰推出的超微电脑就是一款完整的主机,而且推出时间还早于Mac Mini,只可惜没能在市场上得到推广。
 这款2002年推出的产品像不像苹果Mac Mini?事实上,这款由博泰推出的超微电脑就是一款完整的主机,而且推出时间还早于Mac Mini,只可惜没能在市场上得到推广。

看到这个小配件时,你发出会心的微笑了吗?没有?看来你还不够资深:)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让老式Socket 370主板使用当时新的Tualatin处理器,这就是PowerLeap推出的PL-370/T转接卡。 
看到这个小配件时,你发出会心的微笑了吗?没有?看来你还不够资深:)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让老式Socket 370主板使用当时新的Tualatin处理器,这就是PowerLeap推出的PL-370/T转接卡。

 还记得它吗?Intel AnyPoint Wireless Home Network,利用它便可实现数据无线传输,这在当时可是稀奇玩意儿。 
还记得它吗?Intel AnyPoint Wireless Home Network,利用它便可实现数据无线传输,这在当时可是稀奇玩意儿。

 2002年7月,SONY一纸声明道出了市场上众多“第二代平面特丽珑”产品的真相,引起业界震动。《“第二代平面特丽珑”?没有!》一文在第一时间表达了本刊的观点:厂商不能夸大事实甚至玩弄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否则终只会落得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下场! 
2002年7月,SONY一纸声明道出了市场上众多“第二代平面特丽珑”产品的真相,引起业界震动。《“第二代平面特丽珑”?没有!》一文在第一时间表达了本刊的观点:厂商不能夸大事实甚至玩弄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否则终只会落得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下场!

 为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液晶显示器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MC评测工程师不惜代价将其大卸八块,其结果就是“牺牲我一个,幸福28万(读者)”。
 为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液晶显示器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MC评测工程师不惜代价将其大卸八块,其结果就是“牺牲我一个,幸福28万(读者)”。

2003年

2003年2月,《微型计算机》获得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科技类)荣誉,该奖项是中国期刊界的高奖项。
2003年6月,《微型计算机》为笔记本电脑用户开设专栏——“本本世界”(Mobile 360°前身)。

对《微型计算机》来说,2003年值得纪念的一件事,莫过于创刊200期暨改版101期。自1981年创刊以来,《微型计算机》已陪伴众多读者走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1997年的改版,确定了《微型计算机》立足于报道国内电脑硬件市场,力图把握终端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提供详实的第一手硬件资讯,以实用为宗旨的办刊风格成功地拉近了刊物与广大电脑发烧友的距离。

相比前几年的“波澜不惊”,硬盘业界在2003年初的一件重大事件宣告了“四强争霸”时代的开始,这就是IBM将硬盘相关业务转移给日立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y)。此后,希捷、迈拓、西部数据和日立“四大家族”开始主宰整个桌面PC硬盘市场。同样是这一年,硬盘大战开始升级——希捷率先推出首款采用SATA接口的7200.7硬盘,并很快将单碟容量提升至100GB、日立则推出了首款7200rpm的笔记本硬盘Travelstar 7K60、西部数据更是推出了转数高达10000rpm的Raptor系列。这些划时代新品的争相涌现表明业界正在为硬盘的未来突破进行着大胆尝试。

在现在看来,2003年具划时代意义、成功的商业策划当属Intel于1月9日发布的迅驰移动平台——Centrino,它创新性地提出将Pentium M处理器、i855PM/GM主板芯片组和Intel Pro/Wireless 2100无线网卡进行捆绑销售。《移动计算的中心——迅驰技术全揭秘》、《首台迅驰笔记本电脑现身——Samsung X10独家试用报告》等文章在第一时间对迅驰平台及相关笔记本电脑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明确指出低功耗、便携性、长效电池寿命以及随时无线上网的特性将使这一平台具备长足的竞争力。重要的是,迅驰平台的问世改变了笔记本电脑业界相对无序的“生态结构”,在此之后,《微型计算机》开始加大对笔记本电脑产品的关注和报道力度,为日后《Mobile 360》栏目的创立打下基础。

自从推出Pentium 4处理器后,Intel一直高调宣称“频率至上”论,标榜“高频高性能”,频率上的优势着实将AMD的Athlon XP处理器打得措手不及。虽然后者性能并未明显落后,但相对较低的工作频率以及PR的命名方式令其在市场宣传上大大吃亏。经过两年的韬光养晦,AMD终于在9月底推出了首款桌面级64位处理器Athlon 64,它的问世从此宣告64位处理器开始进入主流个人电脑市场。有意思的是,在Athlon 64处理器问世初期,Intel公开宣称:“面向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64位处理器根本没有应用的需要,目前支持64位处理器的环境根本不成熟”。然而,《微型计算机》经过全面专业的测试后,在《尚未入佳境——AMD Athlon 64/FX平台测试》一文中明确指出:“Athlon 64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不仅部分性能可与高端Pentium 4抗衡,而且价格也不算太贵,在国内上市后性价比将更加突出。”事实证明,Athlon 64有力地承担起抗击Pentium 4处理器的大任,为AMD日后的市场竞争立下汗马功劳。

2003年初,不少读者关于Intel盒装处理器的投诉引起了《微型计算机》的关注和兴趣,他们一致反映所购盒装Intel处理器的散热风扇要么发出怪响,要么无法可靠散热。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微型计算机》在第5期针对当前市场上假冒盒装Intel处理器泛滥的情况,刊登了《选谁?又能选谁?——假冒盒装Intel CPU调查》一文,通过对用户、经销商与厂商的调查和对话,全面揭露了当前的盒装Intel处理器所存在的问题,在业界引起长时间的探讨,对规范市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起到积极作用。

从2000年开始,《微型计算机》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电源市场,尤其是电源品质、品牌的变化动向,并坚持向每一位读者提倡电源品牌消费理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受到杂牌劣质电源损害的可能性降至低。然而,市场的不良竞争加之消费者对电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以至杂牌电源横行市场的状况迟迟未能得以改观。此时,我国从2003年8月1日开始执行的3C认证标准为规范电源市场带来新的楔机。为此,《微型计算机》结合当时的市场状况,策划制作了《3C认证电脑电源产品展示》小手册,详细介绍了3C认证的来源、分类、对电源的要求以及如何分辨3C电源,并首次通过拆解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主流厂商的优秀3C电源产品,再一次强化品牌电源概念。

与早期单一注重产品性能和价格不同,IT产业多年的发展使人们对电脑硬件的追求开始出现差异化,这在一些对时尚敏感的女性用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与发烧友明显不同,她们更关注产品是否具备个性化的外观、能否留下令人惊艳的第一感觉,而性能和价格倒退居其次。这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MP3和音箱等对外观要求较高的产品上体现得更加明显。相比国外知名IT品牌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成熟度,内地厂商差距明显,对此《微型计算机》通过《关注中国IT工业设计》一文深入探讨国内IT工业设计现状,第一次在电脑硬件刊物中全面阐述了工业设计在IT制造业的意义及其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国内硬件厂商的工业设计意识。这也是《微型计算机》引导业界,服务厂商的一个成功案例。

这一年,准系统流行风给传统PC带来不一样的味道。
 这一年,准系统流行风给传统PC带来不一样的味道。

记住这个LOGO吧,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笔记本电脑的产业布局,几乎成为笔记本电脑的“代名词”。 
记住这个LOGO吧,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笔记本电脑的产业布局,几乎成为笔记本电脑的“代名词”。

还记得这种键盘吗?在PDA风光的时代,拥有这样的键盘似乎可以把笔记本电脑扔掉! 
还记得这种键盘吗?在PDA风光的时代,拥有这样的键盘似乎可以把笔记本电脑扔掉!

 为准确测试电源性能,MC投入重金购买了专业电源测试仪。不断更新专业测试仪器已经成为MC每年的固定投资。
 为准确测试电源性能,MC投入重金购买了专业电源测试仪。不断更新专业测试仪器已经成为MC每年的固定投资。

对Athlon XP 1700+和1800+处理器超频成为这一年中AMD Fans幸福的事,因为只需500元左右的成本就可以实现千元以上的Pentium 4处理器的性能。
 对Athlon XP 1700+和1800+处理器超频成为这一年中AMD Fans幸福的事,因为只需500元左右的成本就可以实现千元以上的Pentium 4处理器的性能。

2003年《微型计算机》特别制作了《3C认证电脑电源产品展示》手册,倡导电源品牌消费理念。
 2003年《微型计算机》特别制作了《3C认证电脑电源产品展示》手册,倡导电源品牌消费理念。

2003年宽带网络建设加快,上网用户日渐增多,家中及单位需共享上网的需求愈发强烈。为此,《微型计算机》在2003年14期策划制作了《宽带共享专题》,从宽带接入方式的选择、宽带设备的选购以及具体设置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介绍。 
2003年宽带网络建设加快,上网用户日渐增多,家中及单位需共享上网的需求愈发强烈。为此,《微型计算机》在2003年14期策划制作了《宽带共享专题》,从宽带接入方式的选择、宽带设备的选购以及具体设置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介绍。

这一年,《微型计算机》获得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科技类)荣誉。
这一年,《微型计算机》获得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科技类)荣誉。

2004年

2004年3月,《微型计算机》特别报道组远赴德国汉诺威,对全球具规模的CeBIT展会进行现场报道。
2004年,《微型计算机》开始全面涉及专题报道方式。

2003年底,SONY DRU-500A刻录机的问世,宣告了DVD-R/RW和DVD+RW格式之争告一段落。“统一思想”后,DVD刻录机“大跃进”的步伐开始贯穿于整个2004年。《微型计算机》一直高度关注这一市场的发展动向,年初《15款主流DVD刻录机评测》一文已明确指出:“DVD刻录的规格之争虽然不能一下子决出雌雄,但也不会拖得太久……接下来可以预见到的就是出货量大增、价格下降以及普及率的大幅增长”。尽管当时刻录机的DVD±R主流刻录速度仅有4X,价格仍在1000元~1500元左右,但速度的提升和产品降价非常迅速,厂商对DVD刻录机的普及十分看好。年中《14款千元以下DVD刻录机测试》再次对主流产品进行了检阅,结果表明,短短半年时间内,DVD刻录机速度已提升至8X,DVD Dual规格产品开始占据明显优势,而价格则下跌到700元~1300元左右,随着年底16X刻录机的上市,主流产品价格则跌至400~500元左右,已正式宣告DVD刻录时代的到来。

相比刻录机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处理器在这一年遭遇瓶颈。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源在于平台架构的转换。Intel在推出Prescott核心的高频Pentium 4后,Socket 478接口已显露出诸多不足,Intel打定主意将其升级至LGA 775接口,但相应的i915/i925系列主板缺乏DDR2内存和PCI-E显卡的有力配合,从根本上影响了用户的选择。同样的情况在AMD处理器上演,Socket 462接口的Athlon XP处理器帮助AMD牢牢占据着低端市场,但要进一步与Intel高端处理器对抗,架构的转变也迫在眉睫。为此,Socket 754和Socket 939平台相继问世,但较高的价格以及无法与上一代平台兼容的不足令其在短时间内难以快速普及。针对这种混乱的处理器格局,《微型计算机》在第一时间组织了多项评测帮助读者在第一时间认清产品及市场状况,如《王者风范——Prescott抢先测试》、《势不可挡的力量——Intel 925X/915P/915G平台抢先测试》、《渐入佳境——Socket 939接口Athlon 64性能大揭秘》。

相比处理器的乱战,NVIDIA于年中发布的GeForce 6800 Ultra显卡(代号NV40)出尽风头。这款研发长达18个月并投资高达5亿美金的顶级显卡毫无争议地夺得3D性能之王。更令人兴奋的是,仅仅在NV40发布后数周内,ATI便推出了核心代号为R420的Radeon X800图形芯片与之对抗,一时间,一场3D大战即将打响。《微型计算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在第一时间同时获得这两块顶级显卡的专业媒体,并在《针尖对麦芒——Radeon X800性能测试》一文中详细对比了这两款顶级显卡的优劣,让发烧玩家提前享受一顿美妙大餐。

这一年,部分极具创新精神的DIY发烧友已不再满足于普通攒机以及对处理器、显卡超频所带来的成就感,并开始了在另一领域的探索——这就是MOD。MOD源于英文“Modification”的前三个字母,但在玩家眼中已演化成凭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随心所欲地改造机箱、鼠标、键盘甚至显示器等主要配件,从而创造出与普通电脑外观完全不同的作品。凭借敏感的职业嗅觉,《微型计算机》很快洞悉到这一变化,在当年16期中开设“MOD专区”,这是IT平面媒体中第一个创立专门介绍MOD作品以及MOD技巧的栏目,在第一时间将国外顶级MOD作品介绍给国内读者,并将LanParty概念引入国内,促进玩家之间的交流和进步。

我国于2003年8月开始强制执行的3C认证标准对规范电源市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考虑到读者的切身利益,《微型计算机》丝毫未放松对市售电源品质的监督。恰恰是这一年,市场上出现大批采用假冒PFC的劣质电源。对购买时无法打开外壳查看内部的读者来说,判断电源是否采用假冒PFC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此,《微型计算机》到市场实地采购了多款品牌电源进行拆解验证,并顶住压力在《揭露市售假PFC电源》一文中对假冒PFC电源全面曝光,这种勇于维护市场纯洁的做法在电源厂商中引起强烈震动,也促进了电源市场的有序、规范竞争。同时,针对当时电源功率虚标较严重的状况,《微型计算机》投入巨资购买了专业电源测试仪,对30款市售主流电源的功率标注真假进行专项测试。所有的这些努力都源于《微型计算机》将读者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电源品牌消费的理念。

2004年有一个概念特别值得一提,这就是由《微型计算机》倡导的“新声派”音箱。在《微型计算机》评测工程师看来,新生代消费者对音箱的追求已不同于传统消费者,前者并不以音质为唯一诉求,还要兼顾外观、体积、功能和价格等因素,在这样的消费需求下,市场上出现了众多外观或时尚或另类,但音质表现尚可的音箱产品,尤其是得到了漫步者和傲森等知名音箱厂商的力推。针对这样一种流行趋势,《新生代新声派——漫步者e2100多媒体2.1音箱》、《新声派、新选择——Awesome装机爱音箱大展》旗帜鲜明地向时尚用户介绍这一概念,并重点展示了新声派代表作品,为日后的音箱潮流趋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有一句话说得好,“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而在IT领域,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国内厂商在标准制定方面一直处于下风。2004年由我国政府提出的WAPI无线标准着实让国人感到一丝振奋。2004年第6期的《中国敢叫Wi-Fi下课——关注WLAN中国标准》及《6月1日来临之前……WAPI技术揭秘》两文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唤起国内厂商及消费者对中国自主标准的重视和支持。WAPI标准是一项针对802.11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机制,然而由于它与国际标准在安全机制上有着本质区别,它的实施必然触及Wi-Fi联盟生产商的利益,因此困难重重。尽管终被宣告无限期推迟实施,但它的出现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企业的标准建设之路正在积极推进。

Socket 478向LGA 775的架构转变在2004年并不顺利,其根源在于相搭配的DDR2内存和PCI-E显卡尚未成熟。 
Socket 478向LGA 775的架构转变在2004年并不顺利,其根源在于相搭配的DDR2内存和PCI-E显卡尚未成熟。

 NV40的问世宣告了一个3D王者时代的来临,从此之后DirectX 9.0、SM 3.0开始成为显卡的新卖点。
NV40的问世宣告了一个3D王者时代的来临,从此之后DirectX 9.0、SM 3.0开始成为显卡的新卖点。

 漫步者e2100可谓新声派音箱的开山之作,引领了PC音箱业界的一种全新潮流。
漫步者e2100可谓新声派音箱的开山之作,引领了PC音箱业界的一种全新潮流。

不只是普通笔记本电脑,阳春白雪的苹果Powerbook笔记本同样无法逃脱MC编辑敏锐的目光,谁叫它也属于硬件呢?
不只是普通笔记本电脑,阳春白雪的苹果Powerbook笔记本同样无法逃脱MC编辑敏锐的目光,谁叫它也属于硬件呢?

 看看2004年的准系统机箱,这不就是当前流行的HTPC机箱的前身吗?
看看2004年的准系统机箱,这不就是当前流行的HTPC机箱的前身吗?

2004年处理器功耗的大幅提升对玩家来说不亚于一场灾难,但对散热器厂商而言,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当年涌现出诸多散热精品。
2004年处理器功耗的大幅提升对玩家来说不亚于一场灾难,但对散热器厂商而言,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当年涌现出诸多散热精品。

为了解电源品质状况,《微型计算机》评测工程师深入市场,实地采购多款品牌电源进行拆解,在当年第21期独家揭露造假型号,深受读者肯定。
为了解电源品质状况,《微型计算机》评测工程师深入市场,实地采购多款品牌电源进行拆解,在当年第21期独家揭露造假型号,深受读者肯定。

2004年电子竞技运动得到空前的发展。中国Quake第一人孟阳(中)成功击败美国传奇玩家Fatal1ty(左),获得百万奖金。
2004年电子竞技运动得到空前的发展。中国Quake第一人孟阳(中)成功击败美国传奇玩家Fatal1ty(左),获得百万奖金

2005年

2005年,《微型计算机》被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从年初的海啸天灾到后来的“卡特里娜”飓风,再到伦敦地铁爆炸案,加上依旧让整个人类社会惴惴不安的禽流感,伤感伴随着整个2005年,悲伤的情绪伴随着整个世界,而IT行业也难免受到了伤情的困扰。

继2004年蓝色巨人IBM将其PC事业部门出售给联想,一次性终结了其个人电脑鼻祖的使命之后,05年年末,离别的悲伤再次笼罩了整个行业。曾经大的硬盘厂商迈拓被希捷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直接促成了希捷成为全球第一大硬盘厂商。从此曾经五大天王(迈拓、希捷、IBM、昆腾、西数)争霸的硬盘市场只留下了希捷和西数两雄并举,除此之外的三星和日立则完全成了“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不过就像人们在经历磨难之后总是能够在生存欲望的驱使之下重新站起来一样,经历不断的并购和市场洗礼的IT行业似乎看上去只是在承受着壮士断臂之痛,期待着的却是下一轮的重振雄风。
经历了冲击处理器的至高主频失败之后,双核处理器的概念在2005年应运而生。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把2005年称为“双核元年”,从此双核处理器甚至多核处理器成为了更多用户关注的话题。虽然英特尔和AMD两家厂商的双核产品发布相距不到一个月,但是却产生了05年大的争议——“真假双核之争”。Pentium XE和Athlon 64 X2的高价产生的曲高和寡与Pentium D低价双核的概念产生了一个奇特的市场现象——如果您问DIYer用什么双核处理器更好,得到的答案一定是AMD;而如果问题换作应该购买哪家的双核处理器,回答多半是英特尔的Pentium D。

《微型计算机》前瞻性地看到了双核的普及风暴即将来临,特地在2005年第12期推出了《走进双核时代——Intel Pentium XE 840 Vs. AMD Athlon 64 X2 4800+》一文,不但详细分析了双核的技术架构,更从多方面的应用前景上分析了双核与单核的性能对比。“双核风暴已经形成,2006年的双核之花将彻底绽放”,虽然当时双核的应用前景并不乐观,但是《微型计算机》却提前看到了双核的市场前景并做出了大胆预测。事实上,2006年的处理器发展状况也再次证明了我们的正确性,并证明了《微型计算机》无愧于“把握电脑新硬件新技术的首选杂志”。

除了CPU,内存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DDR内存在英特尔的强力排挤之下终于退出了主流市场,而DDR2则正式扶正成为了内存市场的当家花旦。同时内存颗粒的另外一个应用领域——显存也同样经历了巨变。GDDR3显存已经降低到了能够被主流显卡成本接受的地步,而GDDR4显存的样品也已经展出。这些细小的变化当时看来似乎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可是却对后两年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与此同时,经历了洗牌的硬盘市场也没有任何让人激动的消息,SATA接口在05年依旧只是花瓶,而SATA 2的标准久悬未决也成为阻碍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一年中令人兴奋的变革还是来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显卡市场,点燃这一战火的则是NVIDIA的G70。在如何迅速降低成本这种主旋律的引导下,G70应运而生。而被“A饭”号称“一代天骄”的Radeon X1800(R520)却整整晚了3个月之久。

当然并不是所有用户都消费得起高端显卡,出于国内用户的购买能力考虑,本来ATI为了继续发扬Radeon 9550所留下的光荣传统,进而发布了Radeon X550以期再次称霸性价比市场。不过用户并不买账,当时的很多游戏像《极品飞车9》在X550下几乎无法运行。对于那些期望感受到《极品飞车9:高通缉》那种锈黄色颓废气息的玩家失望了。面对如此强烈的市场需求,又一款经典产品——Radeon X800 GTO诞生了,更重要的是有一部分X800 GTO甚至可以打开屏蔽的管线成为高端的X800 XT!至此X800开始了从高端逐步转战低端的道路,以至于后居然出现了399元的X800。这样的“Radeon 9550第二”现象想必是ATI自己也没有想到的。

当然,在这样一个世事坎坷的一年里,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一些小插曲:乔布斯终于放下了“偏执”的理念转将媚眼抛向了英特尔;姑且不谈论其性能表现,神舟3999的风暴也让笔记本电脑成了人人都可触及的“白菜”产品;AMD携手中国,转让X86处理器的核心技术(Geode核心处理器)虽然噱头重于实际意义,但是好歹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信息技术的研发工作进程;而Sonoma平台的强势推出也使得笔记本电脑的高端配置已经发展到支持DDR2内存、高性能独立显卡以及SATA接口的硬盘等,使得笔记本电脑性能越来越接近台式机。不过,这一年业界的不和谐声音同样比比皆是——无论是SONY的数码相机CCD集体招回事件,还是英特尔移动CPU的“造假”谜团,都让两巨头伤透了脑筋。

当然,谈到2005年就不得不提到HDTV和HTPC,它们正是在这一年开始抬头并为广大用户逐渐认可的。高清视频带来的HDTV在这一年风风火火,成了玩家们茶余饭后的谈论焦点。2005年,你也在为如何在自己的老电脑上播放高清视频而大伤脑筋过吗?

又一个“2500+”,只是这次前缀由Athlon XP换成了Sempron。只有1.4GHz主频的Sempron 2500+搭配C51主板的入门级电脑黄金搭档你应该不会没印象的吧?
又一个“2500+”,只是这次前缀由Athlon XP换成了Sempron。只有1.4GHz主频的Sempron 2500+搭配C51主板的入门级电脑黄金搭档你应该不会没印象的吧?

黄金搭档的另一名成员C51主板,凭借其灵活的搭配能够满足中端到低端的全部要求。而带DVI接口的C51主板则更成为了当时HTPC的首选主板。
黄金搭档的另一名成员C51主板,凭借其灵活的搭配能够满足中端到低端的全部要求。而带DVI接口的C51主板则更成为了当时HTPC的首选主板。

Radeon X800GTO亦如《GTO》一般风靡全球,海外版、黄金版、白金版、战斗版,版版精彩。而如果您有幸买到了能够破解16管线的产品则更是超值了。
Radeon X800GTO亦如《GTO》一般风靡全球,海外版、黄金版、白金版、战斗版,版版精彩。而如果您有幸买到了能够破解16管线的产品则更是超值了。

虽然AGP版的6600GT因为桥接芯片过热的问题使得很多用户望而却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拥有让上一代高端的5900系列汗颜的性能,和较为合理的价格,终使它成为了高性价比的代名词。
虽然AGP版的6600GT因为桥接芯片过热的问题使得很多用户望而却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拥有让上一代高端的5900系列汗颜的性能,和较为合理的价格,终使它成为了高性价比的代名词。

自从19英寸宽屏显示器的价格降到了2500元以下之后,宽屏显示器普及的号角嘹亮地吹响了,19英寸宽屏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 
自从19英寸宽屏显示器的价格降到了2500元以下之后,宽屏显示器普及的号角嘹亮地吹响了,19英寸宽屏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

机箱也可以如此标新立异,华硕Vento 3600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革命,更是机箱设计的大胆创新与勇敢的尝试。果然,Vento 3600在高端市场上获得了玩家的一致好评。 
机箱也可以如此标新立异,华硕Vento 3600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革命,更是机箱设计的大胆创新与勇敢的尝试。果然,Vento 3600在高端市场上获得了玩家的一致好评。

当说到游戏鼠标很多人第一反应是IE3.0,可是毕竟年代已久。纵观05年的鼠标市场只有罗技G5才有资格继任IE3.0留下的鼠标之王的名号。
 当说到游戏鼠标很多人第一反应是IE3.0,可是毕竟年代已久。纵观05年的鼠标市场只有罗技G5才有资格继任IE3.0留下的鼠标之王的名号。

2005年,64位处理器被大家风风火火地谈论着,《微型计算机》在当年的第11期上大胆地抛出了“64位无用论”的观点,告诉读者,在64位应用程序还不完善的现在,64位处理器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与32位处理器并无太大差别。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2005年,64位处理器被大家风风火火地谈论着,《微型计算机》在当年的第11期上大胆地抛出了“64位无用论”的观点,告诉读者,在64位应用程序还不完善的现在,64位处理器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与32位处理器并无太大差别。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应对风风火火的HTPC,《微型计算机》在第20期中为读者准备了丰盛的HDTV专题大餐,从组建到播放,一应俱全!相信很多读者当年都从这个专题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HDTV乐趣吧!
应对风风火火的HTPC,《微型计算机》在第20期中为读者准备了丰盛的HDTV专题大餐,从组建到播放,一应俱全!相信很多读者当年都从这个专题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HDTV乐趣吧!

2006年

2006年1月,《微型计算机》发行量突破30万册/期

2006年,一艘在IT领域航行了20多年的航空母舰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AMD借助K8处理器的优异性能正在不断蚕食英特尔的市场份额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这或多或少成为了IT业巨头英特尔公司被逼无奈全球大裁员的原因之一。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却又再次爆出一条AMD的利好消息。英特尔曾经的“铁杆战友”戴尔宣布接纳AMD,先发布采用Opteron处理器的服务器来进行尝试,随后将把K8处理器全面纳入戴尔产品线。从局面上来看,似乎英特尔已经丧失了主动权,这艘航母将要触礁了吗?

这时候的国内市场上,新购买电脑的普通用户对一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多线程性能不济的单核Athlon 64,要么是廉价但滚烫的Pentium D,至于Athlon 64 X2系列处理器,其高昂的价格并不被玩家普遍接受。好像双核和廉价成为了鱼和熊掌的关系,实在是让新购电脑的用户处于两难的境地。正是考虑到玩家的难处,《微型计算机》急读者之所需,特地在06年9月下对千元级双核处理器进行了详尽的评测,想必《千元级双核生死战——Pentium D死拼Athlon 64 X2》一文很多读者都记忆犹新吧!同时,为了解决大家的装机烦恼,10月上《微型计算机》又雷厉风行地推出了《选I,选A?——国庆主流装机平台大测试》专题,彻底解决了困扰读者已久的选购两难问题。

此时英特尔愈发沉默,而且有很久一段时间没有发布引人注意的消息。就在这样一段黑暗的岁月里,一些论坛零星的图片和些许小道消息似乎预示着这只是英特尔的一次蛰伏而已。因为一款核心代号为Conroe的英特尔处理器居然在主频不超过2.8GHz的情况下轻易达到了SuperPi 一百万位运算30秒以内的成绩!这一成绩远远超过了主频高出许多的Pentium D,同时也超过了一向以单位时钟效率高而著称的K8处理器!当2006年7月27日这一天到来之时,全世界的PC用户都被新生的“酷睿2”深深吸引了。和英特尔广告词所说的“石破天惊”一样,当所有老资格的PC玩家甚至超频高手拿到这颗CPU的时候,都不得不叹服英特尔的“决心”。就在发布日当天又爆出惊人消息,一颗酷睿2高端的X6800工程样品在我国台湾省的某超频高手手中以5.501GHz的频率达成了SuperPi 一百万位9.204s这种令人咋舌的成绩!这项CPU界的“百米短跑”比赛的成绩终于超过了体坛的男子百米世界记录!两周前的瑞士洛桑,同样是世界纪录,同样是短道竞速项目,中国运动员刘翔以12秒88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同样是中国人,一位来自祖国大陆,一位来自宝岛台湾。毫无疑问,Core 2 Duo的横空出世彻底扭转了Intel在处理器市场上的被动局面,也让很多AMD Fans开始动摇坚守Athlon 64 X2阵地的决心,双核处理器争霸赛进入了高潮阶段。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同样,商场也没有永远的对手,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竞争!就在英特尔正式公布酷睿处理器的前几天,一起行业并购案震惊了整个IT业界。英特尔长期的竞争对手AMD发布消息宣布收购ATI!由此AMD成为了业界唯一一家能够同时提供CPU、芯片组和显示芯片的厂商。双“A”的联姻让本来已经趋于稳定的芯片组市场突然混乱了起来,原本作为AMD主力芯片组供应商的NVIDIA却在ATI被AMD收购后地位变得尴尬了起来,而随后的事实也证明NVIDIA发布的nForce 6系列芯片组就对自身未来发展方向的重新定位。尽管AMD高呼平台开放原则,但是NVIDIA却已经开始积极拉近与英特尔的关系了。《微型计算机》分别在当年的7月下和8月下连续刊登了《AMD可能收购ATI吗?》以及《双A合并尘埃落定》两篇文章,完整地为读者第一时间报道了事件的新进展,充分体现了《微型计算机》与时俱进、及时详尽报道IT业界大事的特点。

再回到06年的IT硬件市场。两岸相通后不仅让台湾水果丰富了大陆市场,同时两地的内存品牌也搞得电脑市场里纷繁复杂。明显的是“金”字招牌的品牌内存突然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要想知道现在的内存品牌有多少,有个简单的办法,随便打开一家IT报价网站,选中“内存”就可以了。相信大部分朋友看了都会吓一跳,居然多达近30个,还有很多杂牌内存。品牌内存之中,有大批的“金”字辈内存,如“金士刚”、“金士泰”、“金泰克”等等,甚至还有“金特尔”,这些品牌将早先的老牌内存“金士顿”、“金邦”淹没其中,新用户还真的很难看懂。于是那些不带“金”的内存反而得到了青睐,“东施”看来也会拖累“西施”呢!在经历了又一轮市场竞争后,内存市场就如同夏日的世界杯一般——鏖战正欢。

2006年的后一个季度,有一家公司的产品则被宣判了死缓,那个产品就是ATI(此时已经属于AMD)的R600。虽然是成王败寇的牺牲品,但是R600的“斩监候”却还留有一线生机。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将R600逼入绝境的G80。事实上作为一款GPU,G80除了是第一个硬件支持DirectX 10的图形芯片之外,它还彻底颠覆了以往管线的概念,以流处理器取而代之。而且这一次NVIDIA是第一次将新一代显卡的性能提高到了竞争对手上代产品的两倍,通过智能分配顶点与像素的负载量来得到合理利用硬件资源,大化图形效能。这种先进的架构大幅改善了以往硬件中顶点单元与像素单元的闲置问题。当然除了性能上的强劲,旗舰产品8800 GTX的体积也达到了民用显卡的极限,27cm长的PCB板迫使不少玩家不得不更换机箱。更重要的是,NVIDIA对电源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其中8800 GTX SLI官方推荐电源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850W。而其满载90度的核心温度也确立的新一代显卡皆为“铁板烧”的基调。

如果说05年是双核元年,那么06年就是双核普及的开始。而第一款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双核处理器是Intel Pentium D 805。不仅如此,它较低的外频也让超频使用易如反掌,树立了性价比的旗帜。
 如果说05年是双核元年,那么06年就是双核普及的开始。而第一款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双核处理器是Intel Pentium D 805。不仅如此,它较低的外频也让超频使用易如反掌,树立了性价比的旗帜。

英特尔用“石破天惊”来形容酷睿2的诞生此话不假,正是由于其出众性能使得英特尔能够时隔两年之后再次占据PC处理器的性能王座。
英特尔用“石破天惊”来形容酷睿2的诞生此话不假,正是由于其出众性能使得英特尔能够时隔两年之后再次占据PC处理器的性能王座。

谁都不会想到一样的显示器外壳之下会有不同的面板吧?沸沸扬扬的“面板门”事件着实让许多显示器厂商都尴尬不已。嘿嘿,用户的眼睛雪亮着呢。
谁都不会想到一样的显示器外壳之下会有不同的面板吧?沸沸扬扬的“面板门”事件着实让许多显示器厂商都尴尬不已。嘿嘿,用户的眼睛雪亮着呢。

 Mac在转投Intel CPU后的第一款主流笔记本电脑产品Macbook发布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采用了X86通用处理器,它还可以通过Bootcamp安装Windows XP。
Mac在转投Intel CPU后的第一款主流笔记本电脑产品Macbook发布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采用了X86通用处理器,它还可以通过Bootcamp安装Windows XP。

在联想收购IBM PC事业部门后,所有人都担心经典的ThinkPad X系列和T系列会不会就此没落?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它们依旧卖得很好,而且似乎人们也开始接受了打上联想烙印的ThinkPad。 
在联想收购IBM PC事业部门后,所有人都担心经典的ThinkPad X系列和T系列会不会就此没落?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它们依旧卖得很好,而且似乎人们也开始接受了打上联想烙印的ThinkPad。

传说了多年的垂直记录硬盘开始量产,首批产品包括了希捷7200.10系列。至此主流硬盘登上了200GB以上的台阶,而高端的750GB硬盘也超越了所有竞争对手。
传说了多年的垂直记录硬盘开始量产,首批产品包括了希捷7200.10系列。至此主流硬盘登上了200GB以上的台阶,而高端的750GB硬盘也超越了所有竞争对手。

 第一款硬件支持DirectX 10显卡的头衔再次被NVIDIA抢得,GeForce 8800 GTX终于将断断续续了3年的郁闷一扫而光,而首发之后的热卖也证明了IT业界技术才是硬道理。
第一款硬件支持DirectX 10显卡的头衔再次被NVIDIA抢得,GeForce 8800 GTX终于将断断续续了3年的郁闷一扫而光,而首发之后的热卖也证明了IT业界技术才是硬道理。

还记得我们在9月上期进行的读卡器横向评测吗?相信这个测试让大家都有些意外吧!后,你找到自己中意的读卡器了吗?。
还记得我们在9月上期进行的读卡器横向评测吗?相信这个测试让大家都有些意外吧!后,你找到自己中意的读卡器了吗?。

2006年的话题自然离不开举世瞩目的世界杯,《微型计算机》也借世界杯的盛宴为读者献上了一道丰盛的视频录制与制作的饕餮大餐。
2006年的话题自然离不开举世瞩目的世界杯,《微型计算机》也借世界杯的盛宴为读者献上了一道丰盛的视频录制与制作的饕餮大餐。

2007年

香港回归10年了
重庆直辖10年了
《微型计算机》改版10年了
我们,搬家了!

新的一年,新的期许。2007年IT界的第一份惊喜并非来自硬件市场,而是巨头微软发布的重量级产品——Windows Vista。这样一款软件产品看似和硬件并无太大关系,可是它却对PC的硬件配置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并因此引发了新一轮的硬件更新换代热潮。几个月前512MB内存还是主流配置,1GB的话已经被视为超前。可是从1月30日Windows Vista正式在中国国内发布起,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GB内存成了标配,而2GB内存则逐渐进入了新购电脑用户的视野。而就在此时,全球市场DDR2内存颗粒价格大跌,这也促使了大内存的普及。《微型计算机》敏锐地察觉到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将会给用户带来的巨大影响,并及时地在2007年第一季度连续推出了与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相关的一系列文章,涉及到“什么平台才能满足Windows Vista”、“Windows Vista下的硬件测试”、“如何用好Windows Vista”以及“适合Windows Vista的笔记本电脑”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地为读者解决了与Windows Vista这一新操作系统相关的应用。

伴随着Windows Vista而普及的,除了大容量内存之外,还有大屏幕液晶显示器。在Windows Vista设计之初,微软就向媒体和业界宣布Windows Vista的理想分辨率至少要1280×1024。据此我们当初就判断17、19英寸LCD显示器对于Windows Vista来说只是入门,之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种猜测的正确性。不过光有市场需求而厂家在价格底限上不做让步的话,想要普及也是很难的。不过好在经过了多次液晶面板生产线升级后,如今的液晶面板成本已经大幅度降低了。在Windows Vista和高清视频的合理刺激下,20英寸和22英寸的宽屏液晶显示器就成为了市场上的热点。“你宽屏了吗?”,这句话在现今的玩家中已经成了时尚!

对于AMD来说,2007年上半年无疑也接受着炼狱般的折磨。R600的发布日期一拖再拖,80nm的R600工程样品的漏电使得Radeon HD 2900 XT始终不能在用户面前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就在我们快要忘记AMD之时,跳票许久的R600(HD 2900 XT)终于上市了。虽然重量高达1Kg,虽然噪音相比G80稍大,但是从HDTV的硬件解码性能和性价比来说,R600确实比G80更胜一筹,也更适合HTPC用户选择。至少在性价比上,贵族一样的G80跟R600是没法相比的。

关于G80和R600,某论坛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帖:如果两个武力相当的人,一人拿着8800 Ultra,一人拿着2900 XT当武器对砍,哪一位会获胜?结果立即在该论坛的显卡讨论区炸开了锅。有人说一寸长一寸强,27cm的8800 Ultra一定会获胜;另外一位则反驳说1公斤重的显卡扔过去都能把人砸死;后还有一位则总结道:不管谁获胜,两个人的荷包必定先挂掉。这个玩笑看似不经意,其实却深深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真的需要如此怪兽级、如此昂贵的显卡么?至少从目前的新游戏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果将CPU的发展历程和显卡放在一起对比,就会发现现在的显卡正好处于当年Netburst和K7疯狂比拼频率的时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可是不管是处于应用还是源自环保意识,我们都不希望再看到这样高功耗的产品越来越多。显卡的功耗降低,应该是厂商们的下一个议题吧!就如同CPU一般……

经过了半年的等待,AMD的第一代DirectX 10显卡——Radeon HD2900XT终于浮出水面,无论你说它是“出水芙蓉”也罢,说是少有的低价抛售的高端货也罢,它的超高性价比是不争的事实。
经过了半年的等待,AMD的第一代DirectX 10显卡——Radeon HD2900XT终于浮出水面,无论你说它是“出水芙蓉”也罢,说是少有的低价抛售的高端货也罢,它的超高性价比是不争的事实。

这是一块板卡芯片,电脑爱好者基本上都知道。那么这是什么板卡的芯片呢?前十位回答正确的读者将获得《微型计算机》十周年纪念T恤一件,请将答案发至soccer99@cniti.com。如果你是一位资深的玩家,如果你一直在阅读《微型计算机》,稍稍回忆一下应该能够找到答案!
这是一块板卡芯片,电脑爱好者基本上都知道。那么这是什么板卡的芯片呢?前十位回答正确的读者将获得《微型计算机》十周年纪念T恤一件,请将答案发至soccer99@cniti.com。如果你是一位资深的玩家,如果你一直在阅读《微型计算机》,稍稍回忆一下应该能够找到答案!

硬盘的容量终于使用了TB(等于1024GB)作为单位,创造这个记录的是日立的Deskstar 7K1000,也许标志着硬盘“白菜”时代的彻底到来。
硬盘的容量终于使用了TB(等于1024GB)作为单位,创造这个记录的是日立的Deskstar 7K1000,也许标志着硬盘“白菜”时代的彻底到来。

07年上半年市场上的明星毫无疑问的归属于所有DDR2内存,当组建2GB的双通道内存成本降低到500元之内时,还会有谁抱怨Windows Vista太吃内存了呢?
07年上半年市场上的明星毫无疑问的归属于所有DDR2内存,当组建2GB的双通道内存成本降低到500元之内时,还会有谁抱怨Windows Vista太吃内存了呢?

Windows Vista开启了大屏幕宽屏LCD普及的热潮,从此19宽不再成为人们谈论的主流,22、24逐渐迈入人们的视线。
Windows Vista开启了大屏幕宽屏LCD普及的热潮,从此19宽不再成为人们谈论的主流,22、24逐渐迈入人们的视线。

从2005年开始抬头的HDTV高清视频导致HTPC机箱盛行,在2007年上半年,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厂商都已经推出了造型优雅的客厅时尚HTPC机箱。
从2005年开始抬头的HDTV高清视频导致HTPC机箱盛行,在2007年上半年,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厂商都已经推出了造型优雅的客厅时尚HTPC机箱。

新的办公大楼坐落在重庆市渝北区风景秀丽的上丁企业公园内。《微型计算机》以一个全新的环境迎来了下一个10年的良好开端。
新的办公大楼坐落在重庆市渝北区风景秀丽的上丁企业公园内。《微型计算机》以一个全新的环境迎来了下一个10年的良好开端。

建设规划中的全新现代化远望办公大楼。明天,会更好!

 建设规划中的全新现代化远望办公大楼。明天,会更好!

从1997到2007,我们一路走来。《微型计算机》始终如一地坚持着“与时俱进,紧扣读者需求”的办刊宗旨,竭尽一代又一代的“MCer”之所能全心为全国读者打造一本把握电脑新硬件新技术的首选杂志。十年了,十年间我们恪守电脑硬件领域不放松,通过我们的努力做到了准确地向读者传递每一个有用的信息。我们将自己所了解到的每一滴有用的信息化作铅字,化作图片传递到了全国30万读者的手中。十年间,我们看到当年的“菜鸟”在《微型计算机》的书堆中成长成为一代“高手”,同时我们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的读者。

十年过去了,电脑应用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意义的电脑应用正在逐渐变化、电脑与家电的界限正在缩小、DIY的市场、范围和意义正悄悄变得广泛、台式机与笔记本电脑的分水岭正在悄然模糊、数码设备的兴盛带动了电脑应用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发展。“我们只读硬件”的《微型计算机》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变化,果断地根据读者需求和硬件发展趋势,加大了对笔记本电脑、UMPC、智能手机、一体机、HTPC、多媒体播放机和数码相机等产品的报道。只要是读者所需的,就是我们要努力的,《微型计算机》以前坚守这一信念,在IT硬件领域耕耘了10年。现在,当下一个10年来临之时,当电脑应用发生巨大变化之时,我们还将坚守这一信念,将更多的产品、技术、应用技巧和选购建议等信息带给大家。

走过了美妙的这十年,下一个十年,我们还将陪伴你一起度过,还将邀请你一起见证《微型计算机》下一个十年的成长。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