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显示器市场谁红?白光LED背光显示器。
哪类白光LED背光显示器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无疑是设计、功能、尺寸为丰富的1500元级产品。谁的设计好看?谁的性能好?谁薄?谁的功能丰富?谁好用?……
在这一场白光LED背光显示器齐聚的盛会上,你应该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2010年,显示器市场的热点不少,但真正能够为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所接受的并不多,白光LED背光显示器和平价广视角显示器算得上是。平价广视角显示器虽然价格越来越实惠,但整体规模依旧偏小。白光LED背光显示器则不同,如果你有稍加留意今年的显示器市场,那么你一定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绝大部分品牌在今年发布新品时,虽然推广重点各不相同,但新品几乎都采用了白光LED背光。这可以看成一个明显的信号——白光LED背光正逐渐替代CCFL背光,成为液晶显示器上的主要背光源。
除了在产品端渐渐挤占CCFL背光的位置,白光LED背光显示器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微型计算机》官方网站MCPLive近期关于显示器的一次调查中,在“选购LCD时,您关注的产品性能规格是?(限选两项)”一项中,有接近50%的读者选择了“背光源(CCFL或LED)”,被选比例仅次于“色彩表现”,成为受读者关注的显示器性能规格的第二位。而在“您希望在显示器市场中看到更多怎样的产品?(限选两项)”中,有72%的读者选择了白光LED背光显示器,在此项中排名第一。正因如此,《微型计算机》才在2010年年末组织了这次白光LED背光显示器的横向评测,为的是承前启后:对2010年白光LED背光显示器的状况进行总结,也为它在接下来的快速发展做一个展望。
目前市场中的白光LED背光显示器数量众多,初步统计不下百款,如何才能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对消费者的选购提供有效的指导?相比1000元左右的产品,1500元左右的产品尺寸更适中(覆盖21.5英寸、23英寸以及23.6英寸),都具备全高清分辨率,同时这些产品在设计上往往很出彩,功能也更丰富。对于预算在这一价位的消费者而言,这无疑增加了他们在选购时的难度。因此综合以上因素,我们终将本次横评中产品的价格圈定在了1500元级,并收集到12家品牌总共12款白光LED背光显示器,涵盖市场中绝大多数品牌。
我们的测试由客观性能测试,主观性能测试以及应用体验测试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客观性能测试部分,我们将通过柯尼卡美能达CS-200分光色度仪以及功耗仪对显示器进行测试。
为了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所有参测LCD都将按以下步骤进行调试。一、在测试前所有样机都将先开机运行30分钟。二、将样机恢复到出厂状态,然后将亮度和对比度调节至大,并调节对比度直到能尽可能多地显示灰阶。
测试项目 | 亮度 对比度 亮度不均匀性 NTSC色域范围 功耗 |
测试工具 | 柯尼卡美能达CS-200分光色度仪 功耗仪(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ColorFacts Test Patterns ColorFacts Professional |
测试环境 | 密闭光线的影音实验室 |
三、由于不同LCD内置的色温设定值不同,因此我们统一采用自定义色温,通过仪器将80%灰阶时的色温校准到6500K。为了保证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样机统一使用DVI接口连接至电脑,部分参测样机只有HDMI和D-Sub接口而无DVI接口,此时用HDMI接口连接。
产品的主观性能测试以及应用体验测试我们会以单个样机为单位进行介绍。做工部分主要考察外壳、底座、支架的材质工艺以及底座是否内置有金属配重;功能部分主要体现产品是否在显示器基本功能外,内置有更丰富的功能以及菜单中的特色调节功能。
主观性能测试 | 应用体验测试 |
灰阶 | 外观 |
漏光控制 | 做工 |
高清图片回放效果 | 功能 |
易用性 | |
接口 |
易用性主要考察产品OSD按键以及菜单的操作性是否出色。同时,由于白光LED的特质,目前许多产品都强调其机身设计的轻薄,所以我们也会测量每款产品机身薄、厚处的尺寸以及称量它们的重量,这两项不进行评分,数据仅供大家参考。
数据解读:每台显示器的亮度值是我们通过测试其屏幕上均匀分布的九个点的亮度值,并取它们的平均值所得。除了奇美24VD之外,其余产品的标称值都一样,但从测试结果来看两极分化还是比较明显。标称亮度为300cd/m2的24VD实测亮度也高,达到了274cd/m2。其余11款样机中有三款产品超过了标称值,但也有两款产品的平均亮度不到200cd/m2。
虽然较低的亮度不会对日常应用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在游戏、电影等多媒体娱乐应用中,亮度偏低的显示器在画面呈现上多少还是不如亮度更高的产品。亮度和功耗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在功耗测试中,结果会不会与亮度测试的成绩相反呢?
数据解读:对比度测试分为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全开全关对比度,它的测试方法是在屏幕全黑显示的情况下,通过测试屏幕上均匀分布的九个点的亮度值,并取它们的平均值,然后用亮度除以这个平均值得到。另一个是ANSI对比度,ANSI对比度更具有实际意义,它能更准确地反映显示器在实际应用中对画面层次的表现。
虽然目前白光LED背光显示器的标称动态对比度都高达几百万比一甚至千万比一,但它们静态对比度的标称值都只有1000∶1。在全开全关对比度的测试中,12款产品中有11款的实测值都超过了1000∶1,唯一低于1000∶1的LG E2260T其实也离标称值不远。
如果在全开全关对比度中产品间的差距还比较大的话,那么在ANSI对比度中,这个差距在大部分产品间就变得几乎可以忽略了。大部分产品的ANSI对比度都达到了400∶1左右。
数据解读:亮度不均匀性就是前面亮度测试的九个点中大亮度和小亮度之比,比值越接近“1”代表均匀性越好。从测试结果来看,比较有意思的是尺寸居中的两款产品——23英寸的Gateway FHD2303L和宏碁S231HL表现出色,都将成绩控制在1.1以内。
而众多尺寸更小的21.5英寸产品,成绩则普遍在1.1和1.11,表现都还不错。而两款大尺寸显示器则有些吃亏,排名后两位。
数据解读:白光LED背光显示器大一个优势就在于节能省电,在功耗测试中我们充分体会到这一点:共有11款产品达到国家显示器一级能效等级,唯一一款没有达到一级标准的HKC S2413L还是因为关机功耗略高而受到影响,其能源效率远远超过一级能效等级所规定的1.05cd/W的标准。
按大家一般的理解,尺寸越大的产品所用的LED颗粒也应该越多,不过从绝对功耗值来看,三款23英寸的产品功耗值反而高,而两款23.6英寸的产品功耗则很低,与21.5英寸产品的整体功耗水平相当。
数据解读:色彩饱和度越高,代表产品所能表现的一种颜色的程度越丰富。从白光LED背光显示器诞生开始,我们就注意到它的NTSC色域范围相比普通CCFL背光显示器72%~75%的NTSC色域范围要略小,普遍在68%~70%左右。
色彩饱和度测试结果表
NTSC色域范围 | |
宏碁S231HL | 68.61% |
AOC e2343F | 70.65% |
华硕ML228H-A | 69.36% |
明基V2210 | 68.47% |
奇美24VD | 74.43% |
Gateway FHD2303L | 68.41% |
长城L2280 | 69.90% |
HKC S2413L | 70.68% |
LG E2260T | 68.44% |
飞利浦226CL2 | 74.38% |
三星BX2231 | 70.20% |
优派VX2250w-LED | 73.88% |
从本次测试结果来看,大多数参测样机的NTSC色域范围都在这一区间内,只有飞利浦226CL2等3款产品达到了74%左右的NTSC色域范围,与CCFL背光显示器相当。但总体而言,白光LED背光显示器与CCFL背光显示器在色域范围上的差距是很小的,而这一差距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几乎是感觉不到任何差异的。
数据解读:在日常应用中,我们都是设置好一定的色温值后就固定不变了,但其实灰阶的变化会导致色温出现漂移。测试中,由于我们已经把LCD 80%灰阶时的色温校准到了6500K,所以其所得的色温曲线在6500K基准线附近的波动应该越小越好。从测试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华硕ML228H-A、明基V2210、AOC e2343F、长城L2280这四款产品的色温曲线稳定在基线附近,而LG E2260T和宏碁S231HL的波动则显得较大。
宏碁S231HL
AOC e2343F
华硕ML228H-A
明基V2210
奇美24VD
Gateway FHD2303L
长城L2280
HKC S2413L
LG E2260T
飞利浦226CL2
三星BX2231
优派VX2250w-LED
参考价格:1399元
设计做工:宏碁S231HL为三边等宽超窄边框、短颈支架与椭圆形底座的经典造型。前面板和底座采用高亮处理,背部为亚光表面(细腻度比普通亚光表面要好),由于电源适配器外置,背部平整且整体性好,但背部的四个壁挂孔没有用胶垫进行遮盖。背部上角的硕大“acer”LOGO是整个设计中的一个亮点。它的底座虽不大,但内置全金属配重,稳定性没有问题。
主观性能测试:灰阶测试中,S231HL不能显示3以下的暗格以及252以上的亮格。漏光测试时画面上下边框有轻微不均匀现象。显示高清图片时,画面暗部细节有些模糊。
宏碁S231HL的重量为3335g
功能:它的背部有四个壁挂孔,软件功能方面提供了情景模式。
易用性:S231HL的按键位于右下边框,为隐藏式设计,面板对应按键位置没有任何标识,但调出菜单后可以看到菜单上有对应按键的功能标识,可以实现盲操作。按键间排列紧密,几乎没有间隔,操作时需仔细触摸,有些麻烦。按键支持的一键操作比较实用的只有情景模式。单手调节屏幕俯仰角度有些费力,由于底座偏小,调节时容易被抬起,接口向外。
用料扎实、对比度表现较好。
按键排列过密,灰阶表现一般。
参考价格:1550元
设计做工:AOC e2343F的接口部分下置到底座中,是目前显示器上少见的设计,这使得它变成真正的“平板”,并成为本次测试中薄的一款产品(机身厚度见下图)。包括支架、底座在内,e2343F全身都采用了高亮喷漆工艺,触感细腻。上半部的轻薄设计与圆润饱满的白色底座形成亦轻亦稳的视觉效果,同时全底座内置金属配重,做工扎实。
主观性能测试:e2343F对画面暗部细节的表现不错。一方面,图片中的暗部细节能清晰呈现,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它能分辨出所有暗格,252以上的亮格没能清晰呈现。全屏显示黑色时,屏幕的上边框处有轻微不均匀现象。
AOC e2343F的重量为2862g
功能:e2343F的底座能够折叠,方便壁挂。软件方面主要有DCB活彩技术,提供全色增强、自然肤色、蔚蓝风景等增强模式。同时它还提供了多种亮度情景模式,并支持窗口增亮。
易用性:e2343F的感应式触摸按键位于底座中央,当手指接近时OSD按键会自动感应并亮起功能标识。按键反应灵敏,手指向下的操作方式更轻松、舒适,不容易出现误操作。单手调节屏幕俯仰角度非常轻松,但由于屏幕太轻,松开后有些摇晃。它的接口向外,接插方便。
超薄机身、感应式触摸按键带来不错的手感、色温稳定性不错。
屏幕调节后容易摇晃。
参考价格:1399元
设计做工:华硕ML228H-A的屏幕主体部分延续去年“爱·尚”系列的色彩搭配,整体性不错,而且通体喷漆工艺很显档次。它的改变主要来自底座支架,新月形双环底座颇具新意,同时金属材质的引入使得ML228H-A的质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主观性能测试:ML228H-A的灰阶测试中能显示所有暗格,252以上的亮格不能呈现。屏幕中心点靠左位置以及左边框有轻微的不均匀性现象。它对图片的暗部细节表现清晰。
华硕ML228H-A的重量为3405g
功能:ML228H-A的底座可支持屏幕在-20°~20°范围内的水平旋转。软件功能方面,ML228H-A的调节项丰富:Splendid模式(情景模式)、肤色调节、Eco模式、画面控制,还有可扩大可视角度的Smart VieW。
易用性:ML228H-A的触控式按键位于右侧边框,按键对应位置有白色小圆点。按键激活后会出现白色的功能标识,操作性好。支持的一键可调功能包括Splendid、对比度、亮度。屏幕不论是水平旋转还是俯仰角度调节都能用单手轻松完成,而且不会出现底座被抬起的情况,它也是所有参测产品中屏幕调节流畅轻松的机型。它的所有接口都向外。
设计做工出众、易用性好、功能较丰富。
漏光控制一般。
参考价格:1499元
设计做工:V2210是明基不对称设计理念的延续,四边等宽超窄边框与不对称支架结合的视觉效果很特别。V2210通体黑色机身采用无喷漆环保工艺,比一般显示器亚光表面更细腻,还没有高亮外壳不耐脏的问题。它的宽大底座具有全金属配重,做工扎实。
主观性能测试:V2210能在灰阶测试中清楚地显示出所有暗格,亮的两个灰格分辨不清,在图片回放中体现为暗部细节不错。全屏显示黑色时,屏幕上边框有轻微不均匀现象。
明基V2210的重量为3930g
功能:V2210的支架上有理线夹,在使用HDMI接口时,屏幕左边框处的耳机接口能起作用。软件功能方面除了图像模式、屏幕比例调节外,还提供了灰度、HDMI RGB范围等少见的可调项。
易用性:位于右侧边框的OSD按键为隐藏式设计,前面板对应位置有按键标识,但由于与面板同色,不容易看清。按键宽大,并且每个按键上都有一个小圆点以帮助定位,适合盲操作,但需要一定的上手时间。按键手感不错,有弹性不生硬。一键可调功能中比较实用是图像模式。单手调节屏幕俯仰角度较费力。接口部分采用传统向下的排列方式。
环保方面做得很彻底、耐脏性好、做工扎实。
按键标识不容易看清楚。
参考价格:1399元
设计做工:奇美24VD是本次横测中尺寸大的产品之一,屏幕为23.6英寸。前面板与底座采用高亮工艺处理,而背部和支架则为亚光工艺,整体设计简约,底座后的镂空部分为设计中的一个特别之处。24VD的底座不大,且内部没有金属配重,调节屏幕后底座有些摇晃。
主观性能测试:24VD对亮部细节的表现一般,251以上的灰格不能清晰显示,暗部则好一些,只有暗的两格不太容易分清。漏光控制上,24VD只在下边框有轻微不均匀现象。图片回放中,它对暗部的细节有一定呈现,但不够清晰。
奇美24VD的重量为4410g
功能:24VD底座后面为镂空设计,能起到理线的作用,同时它还内置有两个扬声器。软件功能上比较特别的只有主题模式。
易用性:24VD采用实体按键,被设计在屏幕的右下边框。屏幕对应位置无任何标识,按下任意按键后出现菜单,且菜单对应位置有按键标识,适合盲操作。按键间隔较开,但手感偏硬。单手调节屏幕不算费劲,但向后调节时底座容易被抬起。接口部分采用传统向下的排列方式。
屏幕大、价格便宜、亮度高。
底座无金属配重,灰阶表现一般。
参考价格:1599元
设计做工:Gateway FHD2303L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纤细。宽大的镜面底座和细颈金属支架质感很好,底座虽薄,但内置全金属配重。屏幕主体部分经过黑色高亮处理,并辅以透明亚克力边框修饰,视觉效果晶莹通透。FHD2303L的支架位于屏幕1/3处,不过这也让它的屏幕在调节后有些摇晃。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它整体成型的背部。
主观性能测试:FHD2303L在灰阶测试中的表现不够理想,暗部5以下,亮部252以上的灰格不能被分辨出,这也使它在图片回放中,对画面的暗处及高亮处的细节没办法表现。全屏显示黑色,它的下边框有轻微不均匀现象。
Gateway FHD2303L的重量为4245g
功能:FHD2303L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可调项上,包括有主题模式、Gamma调节、屏幕比例调节。
易用性:FHD2303L的按键隐藏在右下边框,没有功能标识,同样是通过在菜单对应位置显示按键功能的方式。按键间隔较开,搭配菜单上的标识使用,容易上手,手感偏硬。一键可调项只有主题模式比较实用。它的屏幕转轴流畅,单手调节轻松,但由于底座比较扁平,调节时容易被抬起。接口部分则全部向外。
外观出众、用料扎实、屏幕亮度均匀性好。
灰阶表现不够理想,屏幕与支架结合处有些松。
参考价格:1399元
设计做工:长城L2280通过在机身配色上做到了与其他产品的差异化。通体白色的机身,通过高亮注塑工艺处理,白色外壳要比同样工艺的黑色产品更不容易被察觉到磨损所产生的细纹。虽然容易沾染灰尘,但用软布轻轻一擦就干净了。它外观的整体性不错,接口区还设计有上盖以保证整体观感的统一。底座有少量金属配重。
主观性能测试:L2280显示灰阶时,252以上的亮格不能分辨,暗格能全部显示。漏光控制不错,全黑画面下的屏幕仅在下边框有轻微不均匀。显示图片时暗部细节能清晰呈现。
长城L2280的重量为3295g
功能:L2280背部接口区有上盖,功能方面具有色彩引擎、情景模式以及屏幕比例切换。
易用性:L2280采用触控按键,位于面板右下方。按键上的灰色功能标识很醒目,方便定位。但由于没有背光,用户在环境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操作还是有些麻烦。相比本次测试中其他采用触控按键的产品,L2280按键的操作体验更好,可能是感应范围更大,不容易出现误操作或按下没反应的情况。它提供的一键可调项包括情景模式、亮度/对比度。接口为传统向下布局,单手调节屏幕较轻松。
白色机身比较特别、触控按键操作性好、色温稳定性不错。
接口区上盖拆卸有些费力。
参考价格:1499元
设计做工:HKC S2413L是本次测试中另一款23.6英寸的产品。它的整体设计中规中矩,面朝用户的前面板、支架以及底座部分都采用了高光工艺进行处理。电源适配器虽然内置在机身中,但由于S2413L将它的位置下移,使得其背部整体观感并不厚重,整体性也不错。S2413L的椭圆形底座面积较大,但没有金属配重。
主观性能测试:灰阶测试中,S2413L在暗部3以下以及亮部252以上的部分不能清晰呈现,图片回放中的部分细节有所缺失。漏光控制不错,仅上下边框有轻微不均匀。
HKC S2413L的重量为3955g
功能:S2413L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调节项上,提供了包括情景模式、屏幕比例切换这两项实用功能。
易用性:S2413L的实体按键隐藏在右下边框,按键间隔较开且前面板对应位置有白色功能标识,同时按键弹性不错。它提供了对一键可调项的自定义,分别包括了三种不同的按键组合以供用户选择,比较实用的是“图像比例+情景模式”。由于底座较轻,单手调节屏幕角度时为了防止底座抬起,需要花比较大的力气。它也是本次横测中唯一一款内置电源适配器,但所有接口朝外的产品。
漏光控制较好、按键设置方面易用性不错。
灰阶表现一般、亮度偏低。
参考价格:1399元
设计做工:LG E2260T采用极简的设计元素,大量运用直线条与方形的组合,视觉观感非常轻薄。它通体采用高亮喷漆工艺,质感不错。支架采用透明设计,在开机后支架顶部会反射出蓝光,颇具新意。它的底座宽大,但仅有少量金属配重。
主观性能测试:灰阶测试中,E2260T所显示的暗两格黑在一起,高亮部分则是252以上的灰格不能被分辨。漏光测试中,它的右边框有轻微不均匀现象。图片回放时,它所呈现的暗部细节有部分缺失。
LG E2260T的重量为2320g
功能:E2260T主要提供了f-ENGINE(情景模式)、PHOTO EFFECT(相片效果功能)等功能。
易用性:E2260T采用了实体按键,位于右下边框。前面板对应位置有标识以指示按键位置,但没有注明功能。菜单中有对应按键的功能,但由于按键较多(5个)而且菜单设计与我们习惯的设计不太一样,想熟练操作还需一定上手时间。也是由于其菜单的特殊性,没有提供一键可调功能。单手调节屏幕俯仰角度较费力,调节完毕后屏幕会有些摇晃。它的所有接口朝外,接插方便。
造型美观、工艺精细。
按键需一定的上手时间,灰阶表现一般。
参考价格:1599元
设计做工:飞利浦226CL2的造型延续该系列的一贯风格,主体方正,底座及背部过渡部分圆润。它通体高亮黑色外壳,触感细腻。此外它的圆形底座内没有提供金属配重。
主观性能测试:226CL2在灰阶测试中不能清晰显示252以上的灰格,但所有暗处的灰格都能分辨。226CL2的漏光控制不错,几乎没有不均匀情况出现。回放图片时,它能呈现画面的暗部细节。
飞利浦226CL2的重量为3000g
功能:226CL2属于“Brilliance睿丽”旗下,可调功能相对较多,包括有SmartImage模式、智能响应时间、屏幕比例切换、Gamma调节。
易用性:226CL2采用触控式按键,位于前面板中央电源键的两侧。由于通过电源键将按键分为了两个区域,功能划分清楚,因此不容易出现误操作。激活后,按键有背光及功能标识,点选时也不容易误按。一键可调功能主要有情景模式和智能响应时间。接口部分全部向外,单手调节屏幕有些费劲。
按键及接口易用性好,漏光控制不错。
底座无金属配重。
参考价格:1399元
设计做工:三星BX2231在设计上采用了超窄边框加大面积椭圆形底座的经典组合,经过高亮工艺处理的表面,细颈支架较长,凸显出轻薄质感。它的背部处理有些特别,不规则横向纹理覆盖整个背部,显得很有立体感。底座下有大面积的金属配重。
主观性能测试:BX2231在灰阶测试中能显示所有暗格,亮处的两个灰格出现过曝。全屏显示黑色时,BX2231的上下边框处有轻微不均匀现象。它对图片的暗部细节呈现较清晰。
三星BX2231的重量为3125g
功能:BX2231提供了灵巧模式、灵动视角、灵慧节能、屏幕比例切换、Gamma调节等功能。使用HDMI接口时,背部的音频输出接口能发挥作用。
易用性:BX2231的触控按键位于前面板右下方,有颜色很淡的功能标识,激活后没有背光,菜单中对应按键的位置有功能标识。由于按键所在的边框很窄,所以操作起来手感一般,而且容易出现按不到位的情况。一键可调功能方面,BX2231对其中一个键提供了自定义设置,用户可以在灵慧节能、屏幕比例切换等选项中选择自己常用的一个。单手调节屏幕俯仰角度较为费力,接口部分全部向外。
背部设计有新意、菜单功能多、接口丰富。
按键手感一般。
参考价格:1399元
设计做工:优派VX2250w-LED的前面板、底座及支架部分都经过了高亮处理。前面板下边框较宽,配上透明亚克力修饰条,形成一个水滴状造型。背部设计则较为普通,内置电源适配器。底座为喇叭造型,没有金属配重。
主观性能测试:VX2250w-LED在灰阶测试中能显示所有暗格,252以上亮格不能清晰显示。屏幕几乎没有漏光现象。它对图片回放效果不错,其中主要表现在对暗部细节能够清晰地呈现。
优派VX2250w-LED的重量为3335g
功能:VX2250w-LED的特色功能不多,软件方面主要有节能模式。
易用性:VX2250w-LED的触控式按键位于前面板右下方,对应位置有较为醒目的功能标识。激活后没有背光,在环境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盲操作有困难。它的一键可调项包括亮度和对比度,比较实用。用单手调节屏幕时感觉轻松,同时得益于喇叭形的设计,底座也不会被抬起。接口部分为传统向下的方式。
造型比较时尚、漏光控制出色。
OSD功能较少、亮度偏低。
为了方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所有参测样机的水平,我们在后对它们的表现通过分数来量化,供大家参考。客观测试部分的评分标准根据成绩排序,从高到低,每一档的差距为0.5分。主观性能测试部分根据产品的实际表现,如是否能显示所有灰阶进行评分。需要说明的是,附加分部分是根据产品的尺寸及价格进行给分。
通过集中接触这么多款白光LED背光显示器,我们其实不难从它们身上发现一些显示器产品的变化趋势。可以说在当下显示器正经历从CCFL到白光LED背光源转换的过渡时期,这些变化的苗头很可能就在将来成为主流。
电源适配器外置是白光LED背光显示器上有别于传统CCFL背光显示器的一个明显转变,本次横测中12款样机中有8款都采用了这样的设计。由于白光LED单元体积小,同时与之配套的导光板可以做得很薄,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它的这一优势,厂商在设计时更多地选择了外置电源适配器。这样不但让显示器的整体造型变得更纤细,还因为发热大户的外迁,使得产品上散热孔数量大幅减少,因此我们才看到拥有整体性很强的“美背”机型越来越多。同时,电源适配器外置还影响到显示器接口的朝向。由于机身变薄且背部整体性变得更好,因此传统接口向下的设计理念已经不适用于这类显示器,于是它们都采用了接口向外的设计,用户在拔插线缆时更加方便了。
本次横测中有一半的产品都采用了触控式按键,它已经渐渐开始威胁到实体按键在显示器产品上的主流地位。其实随着厂商在同质化的市场中越来越谋求产品在设计上的差异化,触控式按键的兴起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更好的隐藏方式,更炫的视觉效果,都能很好地契合白光LED背光显示器在整体设计上的发展趋势。白光LED背光替代CCFL背光可以说是板上钉钉,那么与它结合度更高的触控式按键,是不是也会变成今后显示器上的主流配置?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比对我们来说意义不大的关机功耗,显示器的能源效率更值得我们关注。看看本次测试中所有样机的成绩,国家一级能效等级所规定的1.05cd/W的能源效率在它们眼中不过是一道轻松就能逾越的坎。而且有了如此高的能源效率的保证,我们也不用担心产品在省电的同时牺牲了画面的亮度,从测试结果来看,大多数产品的实际亮度都在200cd/m2到250cd/m2范围内,应付各种应用环境问题不大。
排除功耗上的明显优势,白光LED背光显示器在性能方面的表现还是与CCFL背光显示器相差不大。它整体表现更好的地方主要有对漏光的控制,在白光LED背光显示器上基本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漏光情况了,上下边框等容易漏光的地方也仅仅是有些不均匀现象出现,这一方面的表现要好过CCFL背光显示器。同时,白光LED背光显示器的对比度在整体水平上也略高于CCFL背光显示器。当然,它也有逊色于CCFL背光显示器的地方,那就是色域范围。不过在测试中我们也提到过,它们之间的差距在实际应用中是察觉不到的。如果明年具有85%NTSC色域范围的白光LED背光显示器能够出现,而且消费者接受度高的话。说不定会吸引厂商在这一点上发力、炒作并将白光LED背光显示器的色域范围整体拉高,这都是有可能的,关键还是看付出的成本多少。
1500元级的白光LED背光显示器产品可谓是各具特色,综合测试结果,的确找不出一两款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根据此次横测所了解到的各款产品的特质,将它们推荐给有着不同需求的用户。
游戏玩家,1500元可以买这样的白光LED背光显示器
喜欢玩游戏的用户,他们对显示器的主要需求无外乎响应时间快,接口要够丰富,方便他们连接家中的游戏机。三星BX2231提供了两个HDMI接口,一个连接PS3,一个连接Xbox 360都够了。同时它的灰阶响应时间也达到2ms,玩家不用担心画面的流畅度。另外它还能一键切换屏幕比例,方便玩家在不同分辨率下进行游戏。另一款值得推荐的是明基V2210,它不但提供了HDMI接口,还在侧面设置有耳机接口,玩家可以方便地通过显示器接插耳机,而不用费力地插在机箱背后了。而它提供的多种可调选项也可帮助玩家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画面效果。推荐它还有一个原因,游戏玩家特别是男性大多不拘小节,V2210无喷漆的亚光外壳很耐脏,不会像高亮外壳的产品那样动不动就满是指纹。这样一台不用怎么打理也能保持干净的显示器应该是他们想要的。
电影迷,1500元可以买这样的白光LED背光显示器
看电影,屏幕当然要大。奇美24VD不但便宜,而且还是你在这个价位上能买到的大尺寸的白光LED背光显示器。同时,它的亮度和ANSI对比度在这些产品中也是数一数二的,用来看电影再合适不过了。如果奇美能在产品设计上再加把劲,凭借它在上游的优势,未来发展有不小的潜力。Gateway FHD2303L虽然屏幕略小,但它提供了HDMI接口,可以方便地连接高清播放机等设备。同时它的基础性能,如对比度、亮度以及屏幕均匀性等方面表现都不错,能在回放电影时提供更佳的画面效果。
女性及视觉系用户,1500元可以买这样的白光LED背光显示器
对于这类用户来说,选择显示器,外观就是一切。那么刚获得G-Mark设计大奖的华硕ML228H-A和目前薄的LED背光显示器AOC e2343F无疑是适合的选择。它们的工业设计及做工都是同价位产品中出类拔萃的,与现代家居环境能有很好地搭配效果,同时它们的易用性也都不错,适合对产品并不是太了解的女性用户。另外,LG E2260T也是一款可以考虑的美形产品。
家庭用户,1500元可以买这样的白光LED背光显示器
家庭用户的需求不像以上几个群体那么明确,但他们可能会要求产品能够面面俱到,各方面都有所兼顾。长城L2280拥有少见的白色外壳,视觉效果不错。2ms的灰阶响应时间不论是应付游戏还是看电影都没有问题,而且它的易用性较好,能方便家庭中不同成员对显示器的操作。而飞利浦226CL2在普通消费者中有不错的品牌知名度,宏碁S231HL较高的性价比也能吸引到这部分用户。
强烈建议下次评测的参考售价取国内三大网城的参考价或均价,媒体价已经意义不大了。 Aoc e2343F 于前日1049元入手,之前未看过任何评测,仅因iF23有价无货,且对Aoc比较有好感,等货中。 能考虑到接线和菜单键的便利性,是评测的一大进步,但背部接口可考虑上局部照片,刊登全接口接线且捆好的相片应该有说服力,通过合理排版应该不会占用太多版面。 色温漂移图建议做成宫格形式,节约版面还便于对比。 12款中的4款配有HDMI,看来显示器领域全面普及仍待时日。 对比度,亮度响应时间越发同质化,同类面板差异已经不大。目前更看重的多为色域和漏光,望日后多在此方面下功夫。